第四卷 神州飄搖 第五章 螳螂捕蟬雀在後(1 / 3)

藏在屏風後的人居然是肅順,鹹豐見他出來後向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在剛才和珅坐過的那把椅子上坐下。

在和珅來前,肅順就在鹹豐這了,藏到屏風後也是出於鹹豐的主意,要不然他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這麼做。

等肅順坐下後,鹹豐這才開口問道:“肅愛卿,剛才於景和的那些話你都聽清了?”

“回皇上,奴才聽清了。”

“既然聽清了,對此事肅愛卿又有何見解呢?”

肅順低眉答道:“回皇上,以奴才愚見,於中堂的這番話似乎並不無道理。”

“哦,你也如此看?”鹹豐意外地瞧了肅順一眼,問道:“肅愛卿不是一向與於景和不和麼?今日怎麼幫著他說起話來了?”

“回皇上,奴才與於景和隻不過是政見不合,之間並無什麼私仇。何況奴才作為首席軍機,首先考慮的是皇上與國家大事,至於個人恩怨並不在其中。”

“好!肅愛卿公私分明,實乃股肱之臣!”鹹豐感歎道。

“皇上,奴才隻不過盡人臣本分,不敢受褒獎。荀子有言:敬而遜,聽從而敏,不敢有以私決擇也,不敢有以私取與也,以順上為誌,是事聖君之義也。”

“嗬嗬,肅愛卿大義朕心中清楚,不必謙虛。”雖說肅順借用荀子的這句話是表明自己的立場,同時也變相拍了鹹豐的馬屁,尤其是聖君二字,讓鹹豐心中聽得異常舒服。

“既然如此,肅愛卿是讚同於景和之見嘍?這外交部該當設立?”

肅順謹慎答道:“回皇上,奴才以為這外交部的確當設立,但眼下時機尚未成熟,草草新建並不妥當。”

“唉,朕也是如此想,可於景和所說的也不是危言聳聽,如對外事務不早處理的話,光靠理藩院根本不成。”

“這個奴才也知道,不過如今朝中反對者眾多,外交部又牽涉理藩院、禮部等,常言道,牽一發而動全身,部院之間調整對國家影響太大,如按於景和所想建成了固然是好,萬一建不成怎麼辦?雖然皇上聖明,答應了於景和明日朝議,但以奴才來看,明日朝議的結果並不樂觀。”

鹹豐讚賞地點點頭:“肅愛卿所言甚是,朕也是如此顧慮。可於景和所慮也有他的道理,朕在其中實在是兩麵為難那。”

肅順微微一笑,說道:“奴才倒有一個法子,或許能解皇上之憂。”

“哦,有何辦法快快道來。”肅順是鹹豐第一心腹,對他尤其信任,鹹豐一聽他有辦法,連忙急問道。

“皇上何不如效仿世宗皇帝另立一衙門,用來總理各國事務呢?”

“這不是比於景和所想的動作更大麼?朝中難道不會有人反對?”鹹豐驚訝問道。

肅順胸有成竹地笑道:“於景和所為是想以禮部替代理藩院,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卻是接管以往禮部和理藩院所執掌的對外事務,其兩者性質不同,隻需由皇上下旨,按世宗手建軍機處祖製辦即可。”

“這又有什麼區別?”鹹豐一時間沒想明白,有些疑惑。

肅順仔細解釋:“新衙門可由軍機處、各部抽調人員組成,並可派王大臣坐鎮其中,按軍機處慣例向皇上直接負責,不屬六部行列,獨立與外。這樣皇上既能親自掌握外交事務,又能封堵朝中各人之口,解決了難題,還不影響朝政,實乃兩全其美之策。”

鹹豐這才恍然大悟,特別是肅順話裏點明新衙門仿效軍機處,由皇帝親掌外交事務,這一點尤其重要。雖然鹹豐不可能真正親自出掌,但在幾方牽製下完全可以限製新部一方獨大,避免外交事務脫離皇帝掌握之中。

“肅愛卿此言的確有理!這才是老成謀國之道!”鹹豐這下定心了,樂得哈哈大笑。

肅順連忙趁熱打鐵,讓鹹豐在明日朝會中趁著辯論機會乾坤獨斷,把這事給定下來。同時心裏暗暗得意,如果以和珅初想所立外交部,對他的地位是個極大的威脅,而這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卻能依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影響,非但如此,他還能借著和珅的這次動作,為自己攬到不少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