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雷厲風行,五日後帶著近六千蒙古鐵騎回到京城,彙合密雲駐軍、健銳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留下外火器營、巡撲營拱衛,親率大軍先到天津,再轉道南下。
同時,鹹豐的聖旨也送到各地,以勤王之名要求各處全力向南京攻擊,以減輕僧格林沁在直隸與石達開對抗壓力。
中原大戰一觸即發,誰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僧格林沁能抑製住石達開北上的腳步,事至如此,不論是有信心的還是忐忑不安的,隻能暗捏著把汗,睜眼看著戰局的變化。
在這些人中,和珅雖然也擔心僧格林沁是否真能像他所說的擊敗太平軍,可他卻對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信心十足。尤其是左宗棠,得到上海製造局全力支持的他,用新式武器建起了一支規模不小的新軍,並憑借它掃平了上海附近太平天國殘餘勢力,為收複兩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如果不是製造局受到破壞,不用等石達開北上,左宗棠就打算向南京方向發動攻擊。如今戰局突變,左宗棠早就按捺不住了,當得知兩大營被破那天起就開始了大戰的準備,鹹豐聖旨還未到上海,他的新軍已經出了蘇州城。
正因為如此,和珅才會向鹹豐提出三麵攻擊的建議,以南方各省軍力牽製太平天國,讓僧格林沁能夠在直隸抑製住石達開的勢頭。
從僧格林沁帶兵出京算起,一晃就是半個多月過去了,雖然每天都戰報傳來,但都是些小小的接觸,不論是僧格林沁還是石達開,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特別是僧格林沁此人,別看他在眾人麵前那副粗莽的樣子,真打起仗來卻一點都不含糊,從行軍、布陣、兩軍試探再到正式戰鬥,有板有眼,不愧是鹹豐最器重,最能打仗的王爺。
南方那邊因為隔得遠,消息傳到京城往往都是幾天後的事了,從上一份電報所述的看,曾國藩在湖南,李鴻章安徽,左宗棠在江蘇調兵順利,已經按著朝廷的意思步步向南京方向推進,給太平天國帶來了很大壓力。
三人之間,曾國藩的兵力最強,但他所麵對的是太平天國的精銳,加上武器的原因,所受到的阻力也最大。而李鴻章所部新建,雖有上海支援,但畢竟根基尚淺,隻能依靠穿插之術,牽製太平軍的一部分兵力。
推進最快的就是左宗棠了,新軍兵出蘇州後第二天就與太平軍進行了接觸,依靠新軍素質和武器的威力連打了幾個勝仗,沒幾日就推進到常州附近,進展可喜。
鹹豐吐血後,這些日子雖然漸漸康複,但身體卻依舊虛弱異常,早朝也因此暫停,除軍機處各大臣、各部堂大員與總理大臣有急事可直接遞牌入宮外,其餘國家大事都先報軍機處審核,隨後再送往宮中由鹹豐批複。
在這其間,蘭貴妃作為一個女子,表現出了她在政治上的不俗手段。不僅是那日塌前議事,在鹹豐這些不能親自理朝的日子裏,作為大阿哥的親母,鹹豐最寵愛的妃子,一直都陪伴在鹹豐身邊,許多奏折的讀解與批複,也是在鹹豐的授意下出自於她的手下。
因為這事,肅順表現出了異常不滿,並以祖製為由連續幾次勸阻鹹豐要斷絕後宮幹政,但每次都被鹹豐阻擋了回去,並向他反複說明這並不是幹政,而隻不過是因為他身體不適,蘭貴妃在旁照顧,替著抄抄寫寫而已。
“葉赫那拉氏居心叵測,定要嚴防!”
這句話是肅順當著他的心腹說的,不想沒幾日就傳到了和珅耳中,當然也被耳目靈聰的蘭貴妃所知曉。
和珅當然知道肅順說這話的意思何在,對本朝的那些隱秘和珅心裏是一清二楚。愛新覺羅與葉赫那拉族的瓜葛不是一兩句就能說清楚的,如果按肅順的意思來辦,那不亂了套了?
對蘭貴妃這人,和珅並無惡感,甚至還有些感激。尤其是她入宮後對自己的照顧,雖說除了報恩之外還有另一些意思,但畢竟是幫了和珅不少忙。何況,他們之間現在又是親戚,娶了她妹妹的和珅怎麼說也要對她稍作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