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飄搖 第六十七章 陸海兩軍初草建(1 / 3)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李秀成的消息傳遍天下後,太平天國分崩離析的時候終於到了。南京城在圍城近八十日上,被曾國荃用炸藥強行轟開,湘軍士兵一湧而入,宣告太平天國從此城破國滅。

英王陳玉成拚死殺敵,在最後一戰亡於城頭。幹王洪仁玕退守天王府,當湘軍攻破天王府大門時,與幼天王洪天富貴焚火殉國。其餘在南京的諸王不是自殺和死於刀兵之下,就是相繼被湘軍捕獲,就連在城破之日僥幸化妝逃出城外的福王洪仁達等人,最終也未能幸免,一一落入曾國荃手中。

由於南京攻陷當日,城中戰火不斷,其中既有太平天國諸王、將士焚火,更有著曾國荃所部在入城後燒殺搶掠的原因。整個被洪秀全苦心經營多年,稱之為小天堂的南京城火光衝天,三天三夜不熄,就連那座富麗堂皇的天王府也在大火中毀於一旦。

南京城破後,朝廷各軍加大了對石達開的攻擊力,石達開被團團圍困,無奈領兵向西突圍,最後兵敗身亡。自此一戰,太平天國的主力全局覆沒,除了各地殘存勢力之外,可以說,長達十年之久的太平天國之亂終於平定了。

消息傳到京城,舉國歡騰。百官奔相而告,皇家感恩祭祀祖宗天地,人人臉上洋溢著難以形容的笑顏。

塵埃落定,論功行賞。曾國藩封一等侯之位,左宗棠封二等侯,李鴻章封一等伯,曾國荃封一等伯,其餘各軍將領也各有封賞,以軍功高低,各封一等男至三等子爵不等。

和珅雖然沒有領兵,但左宗棠的新軍是和珅當年一手帶出來的,而且他在上海建製造局,所產武器彈藥等大大提高了各軍的戰鬥力,再加上他坐鎮中樞,調配有方,又是鹹豐托孤大臣,三朝元老,當朝太傅,兩宮太後商議後,特封為三等公爵。

以文臣封公爵,這在大清史無前例,和珅受封之時既興奮,又有些惶惶不安。他如今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與當年比較也並不多讓。可是,經曆過當年失敗的和珅也明白月贏則虧的道理,非但沒有表現出飛揚跋扈的樣子,反而為人處事更收斂了許多,幾天後更是上請兩宮,主動把手中的權利交出了許多,而自己悄悄藏在幕後暗中遙控政局,免得站在風高浪尖之上,再次惹來殺身之禍。

如此封爵,可以說是皆大歡喜。可偏偏有個人異常不滿。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領兵攻入南京的曾國荃。

曾國荃受封一等伯,這在朝廷來看已經是難得的榮耀。但是,曾國荃接到聖旨後非但沒有高興,一張臉反而沉了下來。當年鹹豐在世之時,為了剿滅太平天國曾經許諾過,如有滅太平天國,拿下南京城者立封為王。曾國荃千裏奔襲,厚著臉皮獨占南京首功,心裏其實想的就是封王,在他看來,南京是他拿下的,功勞是湘軍的功勞,就算不封他為王,封曾國藩為王也可以。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其結果居然是曾國藩封侯,他隻封了一個小小的一等伯,其高低簡直是天壤之別,對朝廷不守諾言,出爾反爾忍不住大為生氣。

“大哥,這朝廷也太不是玩意了!當年先帝明明說好的是封王,最後卻隻給了我個伯爵,就連大哥你也隻不過是個小小的侯爵。” 曾國荃越想越惱火,丟下部屬跑到五十裏外的曾國藩帥營,見了曾國藩就憤憤不平地發泄。

“混蛋!”曾國藩不聽還好,一聽就火冒三丈:“朝廷如何封賞是你我能議的麼?別說是給你一等伯,就算是三等伯是也皇恩浩蕩!妄議封王?你難道想引來殺身之禍不成?”

“沒這麼嚴重吧?” 別人怕曾國藩,曾國荃可不怕,滿不在乎地揮手道:“這封王又不是我說的,可是當年先帝的承諾!”

“你……你……氣殺我也!”曾國藩見這個九弟大大咧咧的樣子,還和他頂撞,氣的拍案而起:“我曾氏一門忠烈,受皇恩數代,練軍為的是平定天下,救社稷於危亡之時。區區虛名,你何必看得如此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