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飄搖 第八十五章 山東巡撫丁寶楨(1 / 3)

難得有機會離京,又是下江南采辦宮中用物,安德海就如飛出了籠子的鳥兒,越發招搖起來。

他像總督出遊似的,帶了89口大木箱子、十幾抬轎子,還有他的二叔安邦傑、管家黃石魁、老婆馬小玉、小妾及丫環、老媽子、家丁,一共四五十人,每輛馬車的兩側還各有一個手執長戟的護衛跟著,威風凜凜。

安德海坐在最大的八抬大轎中,隨行裝車的大木箱子裏裝著在宮中通過各種渠道搜刮而來的珠寶珍奇、古玩字畫,浩浩蕩蕩一路到了通州。下江南,最便利的是水路,即沿大運河,一路經天津、青縣、泰安、德州等地,直抵蘇杭。到了通州,安德海上了兩艘特製的大太平船,改旱路為水路,第一站便是天津。

這兩艘大太平船,做得十分考究,雕梁畫棟,船體宏大。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船上高懸的幾麵別致的旗幟。一麵是“奉旨欽差”,一麵是“采辦龍袍”,中間懸著一麵“三足烏旗”。這幾個大字在初晴的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刺眼。船的兩側還插著許多小旌旗,有的描龍,有的畫鳳,五光十色,絢麗極了。

這路上,安德海當然也沒忘記騷亂地方,他經過的城鎮猶如旋風刮過一般,連地皮就薄了幾分。到天津地界時,他隨身的89口大木箱已經變成了127口,瞧這架勢,估計到江南時更會多出不少。

誌得意滿的安德海坐在船中,翹起二郎腿,在老婆(對食)和管家的陪同下,邊品著下麵孝敬的貢茶,邊欣賞著他特意從京裏帶出來的戲班子唱戲。咿咿呀呀的曲調中,安德海覺得這次出來的確不虛此行,既發了財,又顯了威風,人生能有如此,還有何求呢?

順水南下,安德海的船很快就出了直隸地界,抵達山東境內。而此時,遠在京城的和珅早已做好了準備,帶著同治從慈安那裏討來的懿旨悄悄離京,秘密地到了濟南。

山東巡撫不是別人,正是和珅的故交好友丁寶楨,丁寶楨是曾國藩的門生,與和珅常有來往,關係一直不錯。

雖說丁寶楨是曾國藩一手提拔起來的,但丁寶楨的性格和為人卻與他這位老師有著截然不同。丁寶楨此人生性廉潔剛烈,眼中向來摻不住半點沙子,素以嚴勇有威著稱。而且,丁寶楨和恭親王奕訢私交甚好,當年安德海使壞,讓奕訢丟了議政王的頭銜,在朝中權威一落千丈,讓性格剛烈的丁寶楨聽聞此事後當即拍案大罵安德海。

去年,丁寶楨上京述職,在京中酒樓巧遇安德海時,更是對此事耿耿於懷,借著酒指桑罵槐,拐著彎把安德海當場給教訓了一通,使得他在大臣麵前丟了個好大臉麵,氣得回到宮裏把心愛的茶盞都給砸了。

要說當今能有哪個大臣敢這麼對待安德海的,隻有這個丁寶楨了。而且丁寶楨身為封疆,剿滅長毛時又素有功勞在,安德海雖然恨丁寶楨,可也拿他毫無辦法,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於中堂,您怎麼突然來了?”和珅是秘密出京,一路上青衣小轎,直到巡撫衙門時才遞出自己名刺。丁寶楨看了名刺後大吃一驚,連忙親自迎出,借著月光往門外一看,站在那裏的不正是和珅麼?

“稚璜兄……。”和珅拱拱手,向他使了個眼色,丁寶楨雖然不明白他突然來訪的目的,但也連忙會意屏退左右,把和珅迎了進去。

“稚璜兄,此次我前來是有一件大事要辦,還請稚璜兄多多相助才是……。”進了內堂,和珅也不多客套,直截了當地說道。

丁寶楨兩眼炯炯有神地望著和珅,卻不接話,隻等著和珅把下麵的來意說出來。

“稚璜兄,這有兩封信,請你先閱看。”和珅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兩封信來。

丁寶楨接過信一愣,隻見其中第一封信上的字跡非常熟悉,一瞧就知道是恭親王奕訢的,而另一封信上卻無任何字書,也不知道裏麵寫著什麼。

疑惑地向和珅瞧了一眼,丁寶楨微一沉嚀,就先拆開了奕訢的那封信。奕訢在信中寫的非常簡單,先是問候了丁寶楨幾句,就提到如今變革的艱難,對這些年大家所付出的努力和成績大為感慨了一下。隨後,筆鋒一轉,寫到了安德海身上,著實把安德海臭罵了一通,並點出安德海仗著寵信幹涉朝政,擾亂後宮,挑撥兩宮,打壓朝臣等大罪,最後還含蓄地說了,此次安德海擅自離京,犯下了太監無旨不能出京的大罪,希望丁寶楨能以國家為重,在半道上扣下安德海,以祖製嚴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