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山河錦繡 第三章 欲先求必先棄(1 / 3)

第二日,朝會。

小皇帝像模像樣地坐在寶座上,在他身後是一道薄薄的垂簾,而垂簾之後就是並肩而坐的兩宮皇太後。

這就是所謂的垂簾聽政,其實平常這種正式場麵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往日朝會,大多都是由和珅、奕訢、倭仁、曾國藩、僧格林沁等朝廷重臣主持,各司其職商討國家大事,隨後把討論後的方案直接呈報兩宮禦覽,認可後用印,下旨發往各部。

在小皇帝未親政前,絕大多數權利都集中在兩宮太後和朝臣手中,所以,通常上麵的寶座上十之八九一般都是空著的。而今天卻不同往常,不僅把議政的地點放到了重要的乾清宮,就連小皇帝和兩宮太後都親自來了,為的就是商議北洋大臣的人選。

當然,各站其位的王公大臣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現在把眼睛盯在北洋大臣之位的人多了去,誰不眼紅這個炙手可熱的職位?可正因為如此,大家都心照不宣,從朝會開始就避口不談北洋大臣之事,而就著當下政務,各自說了起來。

先由各部相互上折奏報,那裏發生了什麼災害需要救賑,那裏的官員犯了什麼事要彈劾的,或者又有什麼地方出現了撚軍做亂,需要朝廷派兵圍剿……林林種種,各式各樣的議題都有。

按著緊要次要,熱熱鬧鬧地議了整個上午,終於才把這些事都說完。隨後,把該說完的事全說完後,大臣們都半閉著眼,微微低頭站在那裏不再言語,剛才還聽熱鬧的大殿,一下反而漸漸平靜了下來。

亂七八糟的一大堆事,早就把小皇帝聽的頭昏腦漲了,現在又見各人全閉了口,他坐在上麵扭了扭坐的發麻的屁股,回頭向身後的兩宮太後瞧了一眼。

“諸位愛卿,北洋大臣人選不知諸位商議的如何了?可有合適之人接替?” 慈禧耐著性子聽了這麼久,早就知道,自己不先發話這些大臣絕對不會當出頭鳥的。

太後問話,作為軍機大臣和總理大臣的和珅、奕訢兩人無論如何都要有所回答,當下,兩人從隊中連忙站出。

和珅先說道:“回稟太後,皇上……,北洋大臣人選奴才已交各部商議,經過刪選,暫且議了一份名冊。”

奕訢同時從袖中取出一折來,高舉過頭走前幾步,朗聲而道:“稟太後,皇上。此乃人選名冊,其上共有七位合適者,可究竟由那位接替北洋一職,奴才等不敢擅專,還請太後與皇上聖斷。”

奕訢吃過虧後,性子收斂了許多,藏起以前的鋒芒小心做人,怕再觸及慈禧。雖然前些時候借著皇帝和東邊的勢力,以和珅之手除去了仇家安德海,由此恢複了一些被撤去議政王之前的權勢,但他經曆了幾起幾浮,也變得聰明起來,非但沒有表現出飛揚跋扈的姿態,反而為人處事越發來得謹慎。

早有太監侯在一旁,從奕訢手中接過名冊呈給了後麵的兩宮。慈安對朝政沒有多大興趣,過了過手後就把名冊遞給了慈禧,而慈禧翻開折子瞧了瞧,隻見上麵的確如奕訢所說,寫著七個人的名字。

這七人都是位及人臣之輩,其中有滿有漢,北洋艦隊提督麟桂、陸軍副統帥曾國荃、李鴻章、南洋大臣劉銘傳等四人列在最前,隨後的是三個皇親貴族。

慈禧瞧著這名冊微微一笑,她一眼看過後,就知道最後三人根本就是湊數的。北洋大臣之職事關重大,沒有能力、威望者根本就接替不了這個位置,看來,主要的人選還是從麟桂、曾國荃、李鴻章、劉銘傳之間選出。

這四人都有能力接替北洋職務,可究竟選哪個擔任慈禧還要考慮一下。其實,在她心中,麟桂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不僅因為麟桂身為滿人,更考慮到麟桂與和珅、奕訢沒有太多交情,屬於那種背景簡單,容易控製的人。

不過,慈禧也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麟桂雖有能力,但與後麵三人比較起來威望顯得不足,尤其是北洋艦隊的前身是由長江水師改製而成,麟桂作為提督,在北洋大臣下尚可指揮艦隊,可一旦升任北洋大臣,定然不能服眾。

不過,慈禧雖然知道這些,可也不免想試上一試,當下就問大臣們,如以麟桂接任北洋大臣,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