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如今年紀漸大,但脾氣卻越老越韌。當年他與和珅等人立下誓言,此生將重振家國,再現****之盛世。這些年中,他所做的一切也正是為了這個目的,辦新軍,滅長毛,抗外敵,興洋務……可正當國家漸漸開始恢複元氣,一切在向好的方麵發展時,作為洋務運動發起人之一的和珅卻為了許些“小事”突然激流勇退,袖手旁觀了,怎能不讓以天下為己任的左宗棠惱火?
左宗棠可不是曾國藩,再說他與和珅多年相交,更不會和旁人一般把心事藏在心底,光搖頭歎息一番。何況,對於和珅他一直心存佩服,更不想見到老友如此消沉,為私而忘公,不顧大局而獨善其身。所以,左宗棠雖然清楚和珅與西太後慈禧之間可能有了什麼隔閡,可在大局麵前他依舊要向他相勸,千萬不能為了一點挫折而放棄理想。
和珅聽了左宗棠劈頭一番責備,心中既是好笑又是感動。可是,他怎麼又能把心中的秘密告訴對方呢?歸根結底,他難道也想這麼做麼?這一切都是無奈之舉啊!和珅小心翼翼安排這一切,除了他自己外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隻有瞞過任何人,方才能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再說了,他現在退出權利中心倒也不見一件壞事,在局外旁觀反倒比局中看的更清楚,看的更長遠。尤其是隨著國家洋務運動的深入,洋務派和保守派之間的鬥爭也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慈禧為了權利的平衡,一手拉攏洋務派打壓保守派,另一手卻又借著保守派勢力牽製洋務派,這雖然可稱的上是帝王之術,但這麼做的後果卻使得國家前進的步伐越來越慢,同時也加深了朝中各派的矛盾激化,對整個變革大局並無半點好處。
和珅把目光從中央轉向地方,利用他隱藏的勢力推動變革,更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另外,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朝廷對它們的控製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同時由於人才的欠缺加上根深蒂固的官僚原因,官辦產業帶來的弊端也漸漸顯露,從而極大地阻礙了發展進度。
和珅曾經了解過西方國家的企業結構,而且在他身邊也不缺乏對西方經濟熟悉的人才,他現在既是想借此機會避開權利爭奪,擺出一副韜光養晦的姿態,更是想順勢調整產業結構,想讓那些在國家投資巨大的產業上,利用民間資本替換官辦資本,引導它們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上去。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難事,它的重要性不下於陸海兩軍的建立。從整體大局來說,這麼做更是為了國家打好將來的基礎,推動變革的良性循環。
和珅當下也沒瞞左宗棠,除了一些不能告訴他的事外,把這些一一說出,並要求讓他嚴守保密。
“官辦轉民辦?君實!你可有十足把握?”左宗棠遲疑地問道。
和珅笑道:“十足把握?我可沒這麼大的本事。再說了,我也沒打算把所有產業都轉為民辦,何況,我覺得完全的民辦也不比得眼下全是官辦來得好!”
左宗棠不解地看著和珅,問道:“這話又是為何?依我來看,官辦轉民辦的確是個好主意,近來各地工廠興建,可往往在結果和管理始終不近人意。有些同類的產業相互比較,甚至有好有壞,參差不齊,追尋原因大多都出在各地督辦身上。一旦把它們改成民辦,由生意人去控製產業,必然能對此有所改變。可是……你為什麼又說出這種話呢?”
和珅解釋道:“季高兄,生意之道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生意人向來就是唯利是圖,如把產業全交於他們手中,必然會以利潤為上。這樣一來,雖說在成本和盈虧大大好轉,但也因為這‘生意’一詞,就使得有許多不能預料的事出現。比如說,商品的原料、品種、售價等等,一旦撇開這些,就會使如今剛新興的各產業之間產生裂痕。再加上商人求利的本質,再與各國隨意交易溝通,也是有利有弊的……。”
“那你究竟想如何做?”
和珅笑了笑,擺出兩隻酒盅,往裏麵倒了些酒水,隨後指著說道:“這是官,這是私,我打算的就是剝離股份,官私合營!”
“官私合營?”左宗棠瞧著麵前的酒盅,愣了愣,頓時也笑了起來,連連拍手道:“妙!此計妙!”接著,左宗棠又問道:“既然如此,君實可已著手之中?估計要多長時間方可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