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的確不是好廢的,這裏麵阻力大得難以想象,光那無數靠著八旗製度每月領點銀子混飯吃的破落旗人,一旦斷了他們退路,所爆發出來的能量足以影響到整個國家。
朝中有知之士不在泛泛,他們其實心裏也清楚八旗對國家的危害性,可這畢竟是立國之本,祖宗製度,雖然常年叫嚷著要整頓八旗,歸根結底也隻不過是“整頓”二字,同治如此下定決心打算廢八旗製度,讓眾臣既然興奮,又感到忐忑不安。
朝中對此議分成三派,漢臣基本都讚成同治的決定,極力表示八旗糜爛不堪,實是到了該廢之時。至於滿臣,以和珅、奕訢等洋務派首領為主,也表示讚同此意,支持同治這個決定。
至於另外兩派,一派提出廢八旗雖是好事,但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動搖國本,希望朝廷能先以整頓入手,緩緩圖之。而另一派就沒這麼好說話了,這些人雖然大多官具散職,可背後卻代表了絕大多數八旗眾人的意思,那就是嚴守祖製,八旗製度應當繼續保留,不得擅自廢除。
這些反對派中,有黃帶子、紅帶子,當然也有世襲的那些親王、郡王和各種爵爺等等,就連最低的也是世襲三等輕騎都尉之類,這些人得知同治決意廢除八旗後,上奏的折子猶如雪片一般飛來,哭訴、勸阻、懇求、威嚇……等等手段無奇不有,讓人大開眼界。
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同治這次是鐵了心了,趁著在安南大敗法人,皇權穩固的情況下,他一麵調集陸軍嚴防各處動蕩,另一麵利用手中權利把這些反對的聲音硬壓了下去,並派出恭親王奕訢等皇族開明成員立即著手旗務,從京城先入手,開始了轟轟烈烈地廢八旗之策。
皇帝來這麼一手,下麵滿人是又氣又罵,哭哭涕涕、暴跳如雷、相處串聯企圖行八王議政等手段對抗朝廷,來扭轉劣勢。可他們才一動,早就被隱藏在暗處的和珅發覺,第一時間就把此消息通告了同治,同治聞訊盛怒之下一天連下幾道旨,調齊兵馬,用強硬的霹靂手段,一舉把這些人全部一網打盡。
一夜之間,幾個領頭的王爺被圈,更有幾個爵爺以圖謀不軌的罪名給砍了腦袋。血淋淋的現實讓那些摩拳擦掌,企圖對抗朝廷命令的八旗弟子全嚇傻了眼,俸祿雖然要緊,可沒了腦袋拿著銀子又怎麼花呢?何況這些八旗子弟早就沒了他們祖宗拚殺戰場的勇氣,平日除了流連茶樓、街頭,提著鳥籠子吹牛閑聊外,簡直是沒有半點本事。如此廢物跟在那些人身後搖旗呐喊還馬馬虎虎,真要讓他們親自上陣,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不出一月,京中八旗子弟名冊編造完畢,正式廢除。隨後各省各府的八旗駐軍進行整頓,以陸軍為監督,挑選可適用之人後,一應逐一廢除,至於同等糜爛的綠營也一同照辦,此舉不出幾日傳遍天下,引來億兆百姓一片歡呼。
當然,廢八旗也不隻是一個簡單的廢字就能了結的,畢竟這麼多人失去了生計放任自流禍害不小。在和珅的建議下,朝廷從法國的賠款中拿出了一大部分,再從國庫裏調出一百萬兩白銀,作為安置所用。
至於那些已經把祖宗家業全敗光的八旗子弟,朝廷還一一在滿州圈出大片土地供他們重新立業成家,這一來可以使人煙稀少的滿州得到利用,另一來也能讓這些八旗子弟不至於生生餓死。
滿州之地,自多爾袞攝政後就放任於今,雖然土地肥沃,人煙稀少,但朝廷一直是禁止開墾的,這其中有子虛烏有的“龍脈”一說,也有多爾袞當年怕無法立足中原,打算用滿州作退路,防止漢人坐大的原因。
既然如今八旗已廢,這多爾袞之策也到了該廢之日。何況這天下除了滿州之外,又有哪個地方能讓如此眾多的八旗子弟分配土地呢?同治這次決心夠大,魄力也夠大,一舉就解決了困擾朝廷上百年的兩大問題。
忙忙碌碌大半年,廢八旗之策終於漸漸完成,在這半年之中,和珅、奕訢等人幾乎沒有睡過一天好覺,就連同治皇帝也常常擔心那裏會有造反之舉,戰戰兢兢,不敢有任何鬆懈。
直到今日早朝,恭親王奕訢把代表廢八旗圓滿成功的奏折呈上殿時,同治這才定下心來,滿心的喜悅。
“諸位愛卿,此半年來八旗弊端終於解決完畢,要不是諸位愛卿以國家社稷為重,盡心辦事,如何能有今日之成果?”
說到這裏,同治忍不住激動起來,這困擾上百年,幾代君主想幹卻都沒能幹成的事居然在自己的手中完成了,而且自他親政起,敗外敵,收複安南,揚****神威於四海。廢八旗,開拓滿州,一掃百年之頹廢。使得這國家欣欣日上,重新在自己手裏煥發出無限的光芒,如此偉績早就遠超先帝,何況他如今正才青年,如此下去,等再過幾十年後,他在史冊上的評價絕對不會低於聖祖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