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半途,和珅就接到了從美國轉發過來的消息,當得知朝廷果然受了日本蒙蔽,失去了一個徹底解決隱患的大好機會後。雖然這結果和珅已有所預料,可當他得知後依舊忍不住感歎一番,覺得此事歸根到底也有些造化弄人,如不是恰巧在他出洋途中發生的話,又怎麼會如此呢?
可事情已經到了現在地步,和珅也暫時無法挽回了,他現在隻想早些趕回國去,仔細徹查當時一切經過,好好問清緣由,然後再找同治提醒一下日本的虎狼之心,做好另手準備,所謂亡羊補牢,現在或未晚亦!
出訪半年之久的中國使團終於回來了,這是舉國之大事,當北洋艦隊護送著使團和無數西方國家記者的郵輪抵達天津港的時候,朝廷還特意派出以恭親王為首的隊伍,代表同治迎接和珅等一行,並對歸國功臣們進行褒獎。
“中堂!此去半年,萬裏遙遙,您辛苦了!”
奕訢是春風滿麵,見到和珅從船上下來,他帶頭就迎了過去,兩人走近後更以弟子之禮扶著和珅之手,引著他往外走。
“王爺,你怎麼親自來了?”和珅左右看了看,除奕訢外,朝中差不多兩品以上大臣到了十幾個,這麼隆重的場麵還真是不少見。
奕訢笑道:“嗬嗬,中堂勞苦功高,揚我****威儀於四海,要不是皇上出宮實在太過繁瑣,哪裏還論得上本王啊!”
和珅連道不敢,兩人笑著邊走邊說,碼頭邊早就備下了車、轎等物,雖說以奕訢之見,和珅旅途疲勞,剛下船還是先在天津歇息一日的好,可和珅早就等不急了,提出要立即趕回京城,奕訢不明白和珅為什麼這麼急,可也沒多問,為了旅途便利舒適,他特意準備了一輛西式馬車給和珅。
“王爺,可否願意與我同行回京?”登車之前,和珅轉過身,有意無意地向奕訢問了一句。
奕訢微微一愣,就笑著點頭答應,找來心腹交代一下天津接待的事宜,就隨著和珅一起上車,兩人同行回京。
西式馬車的確要比中式的寬敞舒適許多,這幾年隨著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交流,這種玩意已經漸漸成了洋務派,甚至普通民間富商的專用之物。而且,中國的鐵路網也在陸續修建,尤其在南方各省,已經有了完整的稚型,就是北京到天津的一段,鐵路的鋪設也差不多快完成了,可惜離正式開通還有幾個月時間,要不然,他們這次回京就可以坐火車,而不用再坐這種馬車了。
不一會兒,馬車就出了天津城,隨著官道往京城而去。在車中,奕訢放下了車旁的簾子,這才疑惑地向和珅問道:“老師,您這麼急著回京有什麼要事麼?”
“王爺!難道前些時候朝廷沒發生要事?”和珅看了奕訢一眼,口氣很不悅地責備道。
奕訢雖然貴為親王,可怎麼著也是和珅的學生,這麼多年來,雙方的交情也非常深厚,而且和珅出洋訪問後,作為同是總理大臣的奕訢是朝中地位不二的重臣,而且全部外交事物也由他來主持,關於中日之間的問題,奕訢其中作用之大可想而知。和珅如此一問,很明顯就是對最後的結果非常不滿。
可奕訢哪裏知道和珅的想法?他給和珅這麼一句反問一時間給搞糊塗了,皺著眉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出個究竟,苦笑著問道:“老師所指本王實在不知,老師是否能提醒一二?”
“提醒?現在提醒又有何用?”和珅見奕訢到現在還沒悟過來,不由得有些生氣,不過他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輕歎一聲,從懷裏取出從美國傳來的那份電文遞給他,提醒道:“王爺先瞧瞧這個,是否還能記起否?”
奕訢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當接過電文展開細看後,這才啞然失笑:“我道是什麼大事,原來老師指的是此事啊!嗬嗬,此事已經順利了解,就連琉球也歸我****所屬。怎麼?老師對此另有高見不成?”
見奕訢一副輕鬆的樣,和珅心裏的氣就不打一出來,差一點兒就想劈頭責罵他幾句。可再怎麼著對方也是親王,和珅忍耐著把火氣壓了下去,問道:“王爺,我想再問一事,此議當初是否王爺作主和日本議定的?”
“這倒不是。” 奕訢搖頭道:“老師在海外不知,當時朝中也有主戰、主和兩派,雖說本王不算什麼主和派,可第二次開戰後,日本一改常態,上表乞和後,本王仔細考慮後覺得既然日本已經無力再戰,主動乞和,再打下去未免有些以大欺淩弱小之舉,實有損我大國風度。再者,出兵的目的隻不過是琉球,既然已經達到,白白打下去就算大勝,我國必然也難免有所損失,由此幾點而來,皇上在朝會中聚集大臣們商議許久,最後這才決定和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