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玉靜佛到底在暗示著什麼王楚不得而知,但隨著佛陀意有所指的話語王楚在當晚上並沒有選擇突破,而是靜下心來回想著自己這些年來見到的一切,以回想的方式來堅定著自己的信念。
第二日一早,一夜沒睡的王楚從自己的茅草屋中走出,拄著一根新竹仗就向著光明寺而去。
如今的光明寺中更加的熱鬧了,無數八九歲的孩子們在寺院外的階梯上彼此追逐打鬧著,一些明顯是內門弟子的僧人正在人群中不斷的訓著話,將這座以往寧靜的古廟襯托出了些許生機。
這些年齡各異的孩子們是光明寺中的新鮮血液,他們和以前的一代代師兄弟們一樣,將在這裏度過童年,並在十年之後經曆一次考核。
那是一次決定命運的的考核,通過的人將留下來成為一名像連花和尚或者幻空和尚那樣的外門弟子,並且在修為到了破界之境後成為內門弟子入住羅漢堂,之後在一級一級的晉升上去,直到被寺院外派出去或者成為一名長老為止。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的重複著,年幼的和尚慢慢長大,長大的和尚慢慢變老,永無止境的為光明寺貢獻者自己的一切直到死去。
修仙不是那麼簡單的,美好也隻能出現在人們的幻想之中。王楚眼前這座雄偉的寺廟,心中總會有種死氣沉沉的感覺,就仿佛在無盡的歲月中這座寺廟也開始了老邁,正在步入晚年之中苟延殘喘。
王楚一步步的踏上階梯,在這裏她沒有看到幾日前出現的傳功長老,同樣他也沒有與任何人說上過一句話。
王楚的目標是寺中的藏經閣,他一路上穿過一座座大殿,自始至終都堅定向前。王楚就像一位遊離在外的旅者一樣,顯得是那麼的從容不迫,看上去與這古樸的寺廟也是格格不入。
和許多小說上的故事情節不同,光明寺中藏經閣內的規矩並不多,唯一能夠算得上是規矩的就是一次隻能借出一本書,但是在藏經閣中觀看卻沒有限製。
王楚不知道別的門派是否這樣,可當他來到藏經閣後沒有任何人來問他做什麼,唯一的一名藏經閣看守也隻是個五六十歲的大和尚,此刻正趴在閣樓外的桌子上呼呼大睡,隨著王楚的到來此人也沒有醒來。
蓮華經、往生經、大慈大悲手卷、無量寶光經、金剛經、降魔法咒.....
一本本經書靜靜地躺在書架子上,八層高的佛塔上每一層都有無數本經書存在,其中有的是純粹的佛法經書,有的則是暗含降魔神通的道法經書。
王楚在藏經閣中一路走過,一路上也遇到了許多年齡各異的僧人在此看書,而看書之人看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純粹的佛法書籍,而不是那些暗含神通的寶典。
道家有言,道可道、非常道。每一個人對天地與佛法的理解都不盡相同,而光明寺中提倡的並不是去學習前人的神通道法,而是鼓勵僧人們多看佛經並爭取從中體會出自己的道路來。
這樣的辦法有好有壞,一些悟性不足的僧人窮極一生也難有存進,到了最後隻能是黯然離去。可對於天資聰慧之人來說,一旦找準自己的道路那麼就有若一朝悟道,絕不是那些照搬別人所修神通之人能夠比擬的。
而這其中的差距就是一個能是創造功法給別人的人,而另一個則是學習別人功法的人。
長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一個走不出自己道路的人,一生中的成就都將有限。而對於像是光明寺這樣的古派來說,一萬個修習他人功法之人也沒有一個能夠創造功法的人有價值,因為光明寺中從來不曾缺少高手,缺的隻是能夠縱橫一界的高僧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