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J:(人事、銷售、營銷)經理、技術培訓人員、(後勤、電腦信息服務和組織重建)顧問、國際銷售經理、特許經營業主、程序設計員、環保工程師。
我們可以從職業測試中清晰地發現,對於職業的定位,都是以自己的性格評估作為依據,其實這也是因為性格決定命運的緣故。還有我們是否發現,即便做這樣的職業測試,每一次都是在選擇,而且是一次果斷的(不超過10秒),在潛意識的指引判斷下做出的選擇。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按照這樣的測試做出的答案就一定適合自己,其實它是告訴我們應該按照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去找到與自己內心產生共鳴的事情。
暗示改變潛意識
改善自我的狀態,心理暗示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這是心理治療中一種很常用而且很有效的方法。暗示現象對人生和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對我們個人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
暗示現象在兒童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很早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這點:
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一人帶著他,一心想把孟子培養成才。孟子家住在一個墳場附近,孟子開始懂事時就跟著人學哭喪的事兒。孟母見了,心想這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於是就把家搬到了一處鬧市。而在市井中,孟子很快就開始跟著商人學些嬉皮誇口、炫耀販賣的事。孟母見了,又覺不安,於是再次搬家。這次更不巧,搬到了一處屠宰場附近。這下孟子更來勁了,沒幾天就跟著屠戶學起了殺豬宰羊。孟母更覺不妥,最後把家搬到了一處學堂附近。這回孟子終於跟著讀書人學起了讀書講禮的事情,孟母也就放心了。孟子後來的成就,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亞聖”了。
也許孟母並非什麼教育家,但她非常明白環境對一個人的暗示、誘導的作用。孟母三遷教子,便是暗示療法的典型案例,她是避開了壞的暗示,利用好的暗示把孟子培養成了一代聖哲。
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一個人處在別的環境中,在不知不覺中被潛移默化,受到了對方或環境的改造。暗示的較高程度就像一個人在被催眠的狀態中,催眠師讓他醒來後去打開窗戶,其結果是他醒來後果然就會照辦。問他為何開窗,他就會說覺得熱,或者空氣不新鮮之類的理由,而不明白是受到了催眠師的暗示指令。
這充分告訴我們,潛意識接受命令的方式,通常是暗示的作用。在暗示現象中,發生示意方可以是無意、含蓄地表示,比如古代的帝王看見日食就認為是上天在示警,往往減刑罰、省徭役,日食對於接受暗示方就是無意、含蓄的現象。發出暗示方也可以是有意而且明確地指示,像催眠師讓患者醒後去做某一件事,當然是一種非常明確的指示。
但是,無論發生暗示方是有意、無意、明確或者含蓄,對於接受暗示方的顯意識來說,都是不明不白的。古代帝王自以為明白了上天的警示,其實上天何嚐有減刑、省役之意?真要究其原因,應該就是他們潛意識中的畏懼感,讓他們形成了對自我行為的反觀,產生了要行善以敬天的潛意識。
暗示所產生的潛意識,可以直接觸發人的潛能釋放。《史記》中記載,漢代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在一次夜間的巡邏中,見草叢中有虎影,一箭射去不見動靜。第二天他再去查看時,原來沒有老虎,那支箭深入到了一塊巨石中,但是他再用箭射時,卻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裏去了。由此可見,虎影的暗示讓他產生了危險、要全力一搏的潛意識,激發出了他很大的潛能。
積極的暗示,就會產生積極的潛意識,積極的潛意識引導你做出積極的事,得到積極的結果。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很多重症或者癌症病人的速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真正的因病而死,而是因為生病以後的自我消極暗示的結果。他會想:“我就要死了,沒有一點辦法了。”他們精神崩潰,情緒低落,消極治療,有些人連藥都不想吃了。這種消極的暗示產生了非常糟糕的潛意識,讓他們的身體加速衰老,甚至喪失抵抗能力,從而客觀上讓病痛加快生長,在最短的時間內,使他們失去了生命。更有極端的,甚至是直接選擇了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