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序言:戰爭的兩條戰線(2)(1 / 2)

勒龐認為,最終將歐洲拖入戰爭的是德國對自身“上帝所賦予的優越性”的神秘主義信仰,他將其特征定義為“熱愛超自然力、熱愛神秘、蔑視經驗、相信上天的力量作用於世俗現象”。盡管心理誤判和情感力量使各國的行為完全脫離、甚至違背了理性。但他認為:“導致德國最終發起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是神秘主義。”德國的神秘主義已經有一些確立的內容:德國人經過上帝的精心挑選,注定以後將要統治整個歐洲。在19世紀時受到曆史學家特賴奇克(Treitschke)和蘭普希特(Lamprecht)的推崇,這一套信仰似乎已經得到證實——在德國工業的軍事擴張和驚人發展。德國曆史學家和哲學家也鼓勵人民群眾相信上帝選了德國統治整個歐洲,因此德國人願意忽視所有理性的個人利益,並且全力追求履行天賦使命的機會,就如同受到催眠一樣。

在當代德國神秘主義的力量是如此強大,無論學術領袖還是政治家都不能免受影響。在勒龐看來,這明顯體現在起草《93宣言》的那些神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的行為中。勒龐與許多法國學者一樣,非常憤恨於這些德國學者狂熱地、一致地不顧事實為德國的暴行找借口的錯誤行徑。那些在黑格爾和費希特的哲學理論中找到德國侵略原因的法國學者還認為,德國沙文主義的文化傳統也解釋了德國學者為何能夠快速集結起來扞衛祖國。這種文化傳統更強調服從而不是學術獨立,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需要之上,並正當化一切不合法、不道德、不名譽的事物,最終導致《93宣言》的出台。勒龐卻直接否認了上述觀點,並基於心理原則給出解釋。他承認宣言的簽署者“在某些情況下深負名望”,但也毫不猶豫地指出這些人“展現出最奇怪的推理缺陷與對他國心理的全然無知”。勒龐如此解釋《93宣言》現象:“德國人(關於戰爭起因)的看法反映出,基於暗示和心理傳染的信仰絲毫不受論證的影響……即使是最高智力都不能阻止一個人成為這種信仰的奴隸。”勒龐在《93宣言》中證實了他很早以前即在書中指出“當置身於集體影響中,即使是最睿智的人都會失去一切判斷力”,如果不是這樣,又該如何理解為何那麼多頗有成就的學者能夠全然不顧事實,拋棄一切獨立判斷力,力爭德軍並未犯下任何暴行呢?

關於德軍暴行的爭論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也在激烈進行。布萊斯委員在英國議會用聳人聽聞的細節報告了德軍的罪行,這些故事過程如此可怕,甚至導致一部分讀者認為其是否真實可信。

直到最近,曆史學家們通過重新研究這些事實,終於找出一切原因和證據,來探尋德國評論家們為何承認針對平民的行為並非“暴行”。約翰·霍恩等人得到了證明,關於針對德軍的許多指控都是有充分事實依據的,同時德國對此的否認也並不是沒有任何根據和理由的。德軍的士兵們因為真心相信平民大多不是無辜的旁觀者,所以他們一致認為對平民的行為正當。平民往往是遊擊隊或士兵偽裝而成的,這是普法戰爭的經驗教訓告訴他們的。所以,在1914年8月行軍經過比利時和法國北部時,德軍並非因為他們是殘暴的野獸才殺死了許多鄉村牧師和村民的,而是認為這些平民對他們的生命構成威脅。

上麵的這些分析是基於戰爭期間備受關注的一些材料:從被俘或陣亡的德軍士兵處收集的日記和戰地手記。法國學者們因為受到《93宣言》的刺激為質疑德國人對種種事實的否認而成立了一個戰爭資料研究委員會,並極力證明:那些在法國、英國、比利時流傳的關於德軍暴行的故事雖然可怕,但卻是真實的。這一問題,有兩本宣傳冊。第一本題為《德國的戰爭理論與實踐》發表於1915年,其中關於德軍暴行的這些資料主要來自法國和比利時的調查委員會。委員會或許清楚這些證據不夠中立,在之後又發表了事實證據來自德國方麵,主要是1914年9月間被俘或陣亡的德軍士兵日記的宣傳冊《德國人之暴行》。德軍確實焚燒了村落、屠殺了平民、處決了戰俘並殘酷對待婦女兒童是這些自證其罪的材料所反映的。德國學者對於這些證據堅稱德軍未犯任何暴行顯然是十分荒謬的。

因為“德方很難否認自己士兵所述事實”,勒龐從德軍士兵的日記中引用了一些事例,關於德軍暴行的材料很多都來自以上手冊,以直接反駁德方對此的否認。就此而言,勒龐希望基於非本土的資料來源建立論據的可信度和公正性研究方法與許多其他法國評論家一樣。在整本書中,勒龐便以彰顯法國學術態度的客觀和公正,將很大論述重點都放在與法國毫無關聯也不具偏袒性的資料來源上。此外,關於德軍行為是否暴行的爭論他也希望基於以往作品中提出的心理學規律來解釋人類行為的畸變,此次爭論正好給他提供了這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