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奇道:“汝等乃是陰鬼之仙,平日受百姓香火供奉,又有何錢鈔?”
眾神道:“正是沒錢與他,隻得捉幾個山獐野鹿,早晚間打點群精;若是沒物相送,就要來拆廟宇,剝衣裳,攪得等不得安生!萬望大聖與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靈。”
悟空點頭道:“叫老孫碰上了,必還們一個公道。等既受他節製,可知他是哪裏妖魔,叫做甚麼名字?”
眾神道:“說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刹女養的。他曾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乳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
聖嬰,嬰兒……悟空心有所悟,又罵道:“好個牛大哥,老孫可要問個管教不嚴之罪!”回頭囑咐八戒、沙僧道:“師父有隨身護法,這聖嬰大王想奪他爐鼎沒那麼容易。們再此少待,休要跟他起了衝突,待找他老子去也!”
八戒悄悄對沙僧道:“這猴子性子急,一時也耐不住,這不,去找這魔頭的老子興師問罪去了。”
悟空隱去形跡,不聲不響,悄然到了花果山。見旌旗招展,陣勢嚴密,悟空喜道:“元帥、健將與護法他們,倒著實不用老孫再操心了。”
悄悄找到牛魔王,敘了別情,悟空苦笑道:“牛大哥,小弟無事不登三寶殿,一來便要麻煩大哥了。”
牛魔王拍著悟空後背道:“過命的兄弟,就是天大的麻煩,老牛也當被蓋,兄弟莫要吞吞吐吐,但說無妨。”
悟空微微歎氣,將一來二去、前因後果印入牛魔王靈台。
牛魔王怔了半晌,一拍桌子,怒道:“小兔崽子,他娘一向疼他愛他,卻反了天了!”
悟空忙道:“牛大哥莫氣,令郎未過妄心天劫,行止有些胡鬧,倒也情有可原。“
牛魔王搖頭道:“七弟,話不能這麼說。老牛猶還記得百千年前,大鵬、獅駝與白象犯下大過之後七弟之言。不能因身份而脫罪,否則就是亂法之魔!犬子知法犯法,知錯而做,饒他不得!”
不錯,不光紅塵內外須有界限,修行中也必須共定嚴規,還要自覺,自省,共守。
什麼是對錯、是非、善惡?什麼是為與不為?
知對而行就是善,知錯仍為就是惡。對錯難定標準,可心性不能有偏。
“已之不欲,勿施於”,尤其是擁有常沒有的道法神通後。
對於世,心懷僥幸,知錯犯錯是常態。比如官場中,繩之以法後是萬唾棄的貪官,繩之以法前都是逢迎的顯貴,天壤之間隻有一線之隔。而
修行就是要去掉這一線之隔,回歸本心,而非做給別去看。而回歸本心隻是起始,然後方能真正拷問對錯,修磨心性,感悟天道——路漫漫其修遠兮!
悟空又呆了半晌,笑道:“看來牛大哥心思通透,小弟不必多言了。”忽想起聖嬰的話:“孫悟空啊孫悟空,皆稱為大聖,提起的名頭崇敬得跟什麼似的,聖嬰大王眼中,不過火中上躥下跳的猢猻罷了!”
他眼裏,老孫不過跳梁小猴罷,那麼他眼中老孫又是何呢?他眼中的,就是真嗎?
悟空便問道:“牛大哥,眼裏,小弟是何等物?”
牛魔王想了想,笑道:“是個重情重義的好猴王,腦筋清楚,殺伐決斷,老牛這千年來交過無數狐朋狗友,哪個也不及一半。”
悟空自語道:“他眼中,老孫又是什麼樣的哩?”
忽聽見遠處柔聲如水,細細傳入悟空耳中:“世眼中,孫悟空是大鬧天宮、攪得天界不得安寧的難纏鬼,眼中,不過是個心濟天下卻少有懂的猴子罷了。無論他怎麼以為,都是,總是。”
心中一個悟空,世間一個悟空,哪個才是悟空?
頓悟就一刹那間。
悟空朝著天上長揖道:“脫胎換骨,嬰兒出現,謝二郎真君指點!”
作者有話要說:換骨天劫,嬰兒出現,大概是就修真文中的“元嬰”了。不知道小風解釋清楚沒-
-l3l4
(四庫書www.sik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