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音樂的力量(1 / 1)

穆格

發現嬰兒的音樂能力

音樂是一種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

音樂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情懷。

音樂從聲波上分析它介於噪聲和頻率不變的純音之間,從效果上講它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和表達人的情感。

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量的實驗研究已經表明,新生的嬰兒具備了基本的聽覺,但他們對音樂的反應會是怎樣的呢?心理學家采用“吮吸技術”研究發現,即使是出生24小時內的新生兒,為了能聽到音樂,吮吸的時間也會明顯增加,而且能夠辨別樂音與噪音。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穆格(Moog)對嬰兒音樂感知能力進行縱向追蹤研究。他對40名嬰兒從一出生起就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研究和觀察。

在醫院的特設產房中,幾十個新生的嬰兒獨自躺在小床上,當嬰兒哭鬧時,護士就播放高頻率的音樂,其中時而伴有尖尖的哨聲。穆格則記錄下了嬰兒的各種表現。

在這項實驗中,穆格還設計了以下幾個場景:當嬰兒哭鬧時,讓別的婦女在一旁哄他;或者是讓一位5歲的孩子在一旁背誦一首兒歌;或者讓孩子的父親走過去哄他。實驗發現,不同的人在嬰兒身邊說話,對嬰兒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婦女和兒童的聲音可以使嬰兒鎮靜下來,不再哭鬧,似乎得到了某種安慰;但父親低沉雄厚的聲音無論充滿了多少慈愛的情感卻無法使嬰兒平靜。難怪在新生兒期,父親哄孩子總顯得那麼艱難。

其實嬰兒並非不需要父親的撫愛,而是對他的聲音不如母親的高頻聲音敏感。

當嬰兒長到6~10周後,開始出現自發性微笑。穆格又給嬰兒聽不同旋律的音樂,有些奔放,有些歡快,有些輕柔。結果發現,輕柔的搖籃曲對嬰兒非常有效。他們似乎陶醉在其中,容易安靜地入睡。

0~4個月時,嬰兒對高頻率的音樂和哨音敏感而且感到安全,往往會停止哭泣,豎起耳朵傾聽,漸漸平靜下來。從4個月開始,嬰兒欣賞音樂與以前有所不同了。他們不是處於被動的狀態,而是開始積極地“傾聽”音樂。他們比較喜歡聽“愉快的音樂”和“聽起來比較美的聲音”,而且在聽音樂時總伴有身體的反複運動,如不停地擺動手腳。但這時的身體運動和音樂還不同步、不協調。

6個月以後,穆格驚奇地發現,嬰兒的身體運動雖然跟音樂不同步,但自身已具備了節奏感,小手一擺一擺,小腳一蹬一蹬的。但是,嬰兒最強烈的身體運動出現在聽比較愉快的歌曲或樂曲時,而並非在聽最強烈的音樂時:

到18個月時,有10%的嬰兒已能協調身體運動與音樂節奏之間的關係,這時的身體伴隨運動看起來像是吻合音樂節奏的“舞蹈”了。到2歲時,嬰兒已能靜下來認真傾聽音樂,而且出現合著音樂節拍的“舞蹈”或身體運動。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音樂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兒童進行各種活動的意向,是引導兒童發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對於兒童認知、情感、意誌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在非洲尼日利亞的亞拿人中,母親讓生下來還不到一個星期的嬰兒去接觸音樂和舞蹈,父親為孩子製作了小樂鼓,讓他們敲擊。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亞拿人5歲時就可以唱800首歌曲,能演奏好幾首打擊樂,還能創造出幾十種複雜的舞蹈動作。

心靈智慧點滴

對嬰兒而言,他們還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而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感情描寫正好能抒發兒童的內心感受,所以嬰兒往往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以至於常常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音樂的啟蒙就是要滿足並激發兒童對音樂的興趣,發現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才能。

音樂啟蒙的意義就在於保護和不斷發展兒童的創造想象能力,使它不至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受過良好音樂啟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後,可以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會對周圍的音樂活動及所有富於創造性的活動都抱著很大的熱情,在生活中勇於克服困難,不怕失敗。更主要的,他們都能夠成為獨立的、多才多藝的、能幹的社會成員,而不是一群缺乏個性的人。他們認為這便是音樂啟蒙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