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聽,哈哈大笑:“不愧是鐵嘴鋼牙紀曉嵐。恕你無罪,平身。”
青少年雖然不至於像故事裏那樣麵臨殺頭,但生活中不免許多尷尬事,麵對尷尬,如果一味把臉一板,掉頭就走;或者怒氣衝衝要跟人吵架,這都是容易傷和氣的。怎樣給對方麵子,又讓自己下台,這是需要很多機智的。
機智解決小麻煩
一次,愛因斯坦乘火車到一座城市旅遊。火車快進站時,車廂裏一位老太太卻突然哭了起來,原來她沒了車票,她的車票在中途查票時交給了列車員,列車員卻矢口否認。
愛因斯坦一見,忙走過去安慰她:“老太太,您把我的車票拿去吧。”
火車到站,同車的旅客都很擔心,不知這位好心人怎麼能平安地走出檢票口。要知道,無票乘車的人,不僅會被處以5倍的罰款,而且還會被關進警察局!
愛因斯坦神情自若,讓那位老太太走在他前麵。老太太平安地出站了,可他卻因無票被攔住了,檢票員拉他去管理室。誰知愛因斯坦突然指責檢票員粗野無禮,並且說他的車票已經給了檢票員。
檢票員先是一愣,然後與他大吵起來。這時,站長出來了。愛因斯坦向站長說:“我經常乘車外出,就怕遇到這一類麻煩事,所以有個習慣,在車票的反麵總要寫上個人的名字。您要不信,可以在這些車票中查一查。”
站長一查,果然有一張寫著愛因斯坦名字的車票。檢票員隻好向他道歉。
對付不同的人得用不同的手段。如果是一個以禮待人的人,那麼你就可以以禮待他;如果他是一個刁橫蠻纏的無賴,那麼就必須采用智慧的手段才能巧妙地教訓他。這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急中生智救人命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他勤奮好學,機敏過人。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水缸裏存了很多水。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個個驚慌失措,嚇得一邊哭一邊大聲喊叫,跑到外麵向大人求救。隻有司馬光沒有慌張,他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被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
遇到危險時不慌不亂這個很重要。青少要像司馬光一樣,臨危不亂,保持鎮定,然後才能沉著應對,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莫為小事抓狂動氣
美國研究應激反應的專家理查德·卡爾森說:“我們的惱怒有80%是個人造成的。”這位加利福尼亞人在時論會上教人們如何不生氣,他把防止激動的方法歸結為這樣的話:“請冷靜下來!要承認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按計劃進行。”
應激反應這個詞從20世紀50年代起才被醫務人員用來說明身體和精神對極端刺激(噪音,時間壓力和衝突)的防衛反應。
現在研究人員知道,應激反應是在頭腦中產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惱怒情緒中,大腦也會命令分泌出更多的應激激素。這時呼吸道擴張,使大腦,心髒和肌肉係統吸入更多的氧氣,血管擴大,心跳加快,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醫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說:“短時間的應激反應是無害的,”他還說:“使人受到壓力是長時間的應激反應。”他的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表明:61%的德國人感到工作不能勝任;有30%的人因為覺得不能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而有壓力;20%的人牢騷同上級關係緊張;16%的人說在路途中精神緊張。
理查德·卡爾森的一條黃金規則是:“不要讓小事情牽著鼻子走。”他說:“要冷靜,要理解別人。”他的建議是:表示感激之情,別人會感覺到高興,你的自我感覺會更好。
世事無完美,莫為小事抓狂。不要吹毛求疵,不要試圖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良好的自製力,使生活更寬容,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