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地道歉要注意時機,一般情況下,正在發脾氣的人,由於火氣上升,有時候會喪失理性。在這個時候,如果你保持安靜,不去惹他,他就可以慢慢地恢複平靜。當對方在謾罵不休之時,你千萬不要抱薪救火,故意去逗他,隻有這樣他暴怒的火焰才會慢慢熄滅。
生活中某些人舉止瀟灑、言談風趣,往往能一語解頤,消除緊張或尷尬的氣氛,我們就說這種人具有幽默感。
同學好友聚在一起逗趣聊天,交流雙方或多方能在輕鬆的交談中密切相互之間的關係,因其談話氛圍比較輕鬆,談話過程中最適合也最容易融入幽默成分,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幽默手段,盡顯個人幽默風采。一次,由愛因斯坦證婚的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小兒子來看他。孩子剛看了愛因斯坦一眼就號啕大哭起來,弄得這對夫婦很尷尬。
愛因斯坦卻摸著孩子的頭高興地說:“你是第一個肯當麵說出你對我的印象的人。”在晚輩來做客的輕鬆氣氛下,愛因斯坦幽默的言談並沒有損及他自己的麵子,反而活躍了氣氛,使來看望他的這對夫婦能在一種輕鬆自然的氣氛中和他交流,融洽了主客雙方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兩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之間交談,運用語言善意地捉弄對方的方式較為司空見慣。比如朋友弄了個不倫不類的發型,你可以說:“妙哉,此頭譽滿全球,對外出口,實行三包,歡迎訂購。”一個男人對一個剛剛相遇的朋友說:“我結婚了。”
“那我得祝賀你。”
“可是又離婚了。”
“那我更要祝賀你了,你又解放了。”朋友間往往無話不談,因此能夠產生幽默的話題也很多。誇大朋友的錯話也極幽默,朋友錯把黃鶴樓說成在湖南,你可說:“不,在越南!”朋友之間進行的這種逸樂式交談,有時候會用說大話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也能產生很好的幽默效果。有兩位朋友閑著沒事互吹自己的祖先:
一個說:“我的家世可以遠溯到英格蘭的約翰國王。”
“抱歉,”另一個表示歉意說,“我的家譜在大水中被衝走了。”運用幽默進行逸樂式交談,能營造出更加輕鬆隨和的談話氣氛,促進交談者推心置腹地進行交流。
簡易情緒轉換器
快樂,是一個人從較小的圓滿到較大的圓滿的過渡;痛苦,是一個人從較大的圓滿到較小的圓滿的過渡。
在《情緒的界說》一書中,哲學家斯賓諾莎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可以相互轉換的。哲人的睿智,雖然並不是所有凡人都能企及的,但其中的精辟哲理,卻是任何一個想從憂愁轉向快樂的人都可以汲取的養料。渴望擺脫困擾、擁有快樂的朋友,何不借助幽默的力量達到這一目的呢?古時候,有個叫陳大卿的官員,不幸染上了疥瘡,身心飽受痛苦的折磨。不料有個上級官員卻不適時宜地笑話他。
為此,陳大卿感到非常非常惱火,本想發作,然而又不敢得罪上司,於是他說:“請你不要笑話,這種病有五德,在百病之上。”
聽了陳大卿的話,上司很詫異,問他:“是什麼五德?”
陳大卿哈哈一笑說道:“這種病,不長在人臉上,仁啊;喜歡傳給人,是義啊;讓人交叉著手揩擦,是禮啊;生在指縫骨節間,是智啊;癢必定時,是信啊!”
上司一聽也樂了,對陳大卿的氣度和智慧大加讚賞。當別人企圖把歡樂建立在你的不幸之上的時候,相信任何人的心裏都會感到不舒服。然而,破口大罵或者生悶氣就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這方麵,陳大卿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杆,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情緒“轉換器”,那就是幽默。
當然,幽默這種情緒轉換器的功效不僅僅在於改變說話者本身的情緒,使自己遠離消極情緒,同時,它能夠消除交際對象的不良情緒,讓雙方有一個友好的溝通氛圍。在一些不太友好的氛圍中,一句幽默之語還能平息對方的憤怒,讓即將爆發的衝突消失於無形。一輛滿載乘客的公共汽車在馬路上疾行。突然前麵竄出一隻小狗,司機趕緊來了個急刹車。站立著的一位男青年立足不穩,撞進身旁一位漂亮姑娘的懷裏。
眾目睽睽之下,姑娘感覺非常尷尬,於是滿臉慍色地對男青年說:“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