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鑽問題巧回答
在日常生活,我們有時會遇到某些人問一些刁鑽的問題,想讓你難堪,我們就應該學會一些幽默的技巧用以應對這種情況。
一般來說,應對不好回答或者根本無法回答的問題有規則可循,比較容易掌握又非常見效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偷梁換柱,答非所問法。即在表麵上保持原貌,在實質上變換其中的內容。林肯的長相比較難看,他對此頗有自知之明。一次,一位議員當眾指責他是個兩麵派。林肯答道:“要是我還有另外一副麵孔,您認為我會戴這副麵孔出來見人嗎?”林肯故意將對方所指的“政治麵孔”,偷換成了自己的“麵容”,讓搗亂者無懈可擊。
偷梁換柱的方法可以將對方問題的焦點轉移,轉移到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上來,這樣就不會給對方留下再一次詰難的餘地。而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回答起來就能夠滴水不漏,令對方找不到破綻。
第二,利用比喻說明不便直說的道理。南朝齊梁時期的範縝是能言善辯的佼佼者,他生活在佛教盛行的包圍圈裏,由於和迷信公開對立,得罪了不少權貴。
有一次,竟陵王蕭子良為了打擊範縝,請了眾多名人高僧來擺陣挑戰。
在範縝發表言論後,蕭子良用他早已準備好的問題率先出擊:“範先生說不存在因果報應,那麼請問人世間有富貴貧賤的差異,怎麼解釋呢?”
蕭子良問完後十分得意,他深信,在眾多權勢者的威逼下,範縝是無法也不敢否認命運的。隻要打開這一理論缺口,便可以進一步對範縝《神滅論》展開攻擊。
殊不知範縝麵不改色,對他提出的問題並不給予針鋒相對的正麵回答,而是從容不迫地打了一個比喻:“人好比我們頭頂這棵樹上開出來的花,一陣風吹來,有的飄落在錦毯上,有的掉進了泥坑裏,王爺就如同落在錦毯上的花,而我就如同掉進了泥坑裏的花。”範縝以落花來比喻人命運的差異,說明人本來都是一樣的,由於社會的不公,才產生了地位的差異。幽默入理的話中蘊藏著對權貴者的極端蔑視,可以說是一種外在內貶、軟中帶硬的反擊,其幽默風趣,一語中的,讓蕭子良無可挑剔。曾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克萊是位溫和的蓄奴派領袖,在對待奴隸製的問題上,他被人諷稱為“偉大的妥協者”。
有一次,他在演講中的觀點略有變化,便有幾個奴隸主想用“噓”聲壓倒他的聲音。亨利·克萊對此毫不介意,向著聽眾們喊道:“紳士們,你們聽到這些聲音了嗎?這就是真理的甘霖灑落在地獄的火焰上發出的聲響啊!”亨利·克萊的比喻幽默法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他把廢除主義比喻為“真理的甘霖”,而把蓄奴主義比喻為“地獄的火焰”,立場麵明確、愛憎分明而又不失幽默。
第三,以對方之矛攻他之盾。其要點是,對方的問話從某個角度上說存在著矛盾之處,你隻要抓住這個矛盾,從這一點上下手就能非常有效地回擊發難者。仍以範縝為例。有一次,蕭子良為了鼓吹佛教的神力,對範縝再次發動攻擊,指使了一個叫王琰的說客在範縝發表言論時去搗亂,王琰振振有詞道:“你不承認自己祖先的神靈,這樣的子孫是大逆不道。”
範縝慢條斯理地反問了一句:“既然王先生認為祖先死後有神靈,為什麼不殺身去侍奉?”麵對這種挑釁,範縝如果據理駁斥,直接回擊便會有失雅量。他略加思索,采用謬誤反詰。範縝正是抓住了對方話語中的矛盾,從而幽默反詰,讓王琰無話可說,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
第四種,跳出常理,似是而非。俗話說:“理不歪,笑話不來。”此法正是應了這條規則,其要點是,跳出常理的框框,給難回答的問題找一個意外的解釋,從而形成幽默感。柯立芝總統任期快要結束時,他發表了著名的聲明:“我不打算再幹這個行當了。”
記者們覺得話裏有話,就纏住他不放,請他解釋為什麼不想再當總統了。實在沒有辦法,柯立芝隻好對記者說:“因為總統沒有提升的機會。”不想當總統的原因顯然不是沒有提升機會這麼簡單。按常理說,不想當總統或者是壓力大,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多為不能為外人道的。如果費力去解釋真正的原因,那勢必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而柯立芝總統似是而非的一句幽默,既擺脫了記者的糾纏,更體現了高超的智慧。
第五種,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是回答許多複雜問題最絕妙的方法,即把複雜的問題回歸到最原始的、人所共知的答案中。在一次宴會上,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發言引來了許多人的讚歎,一個臭名昭著的富翁想和他套近乎,就跑到海明威麵前。問道:“到底哪一種寫作方式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