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青虛道長(1 / 2)

易士奇怔怔地看著蘭教授,他的鼻子尖上光溜溜的。

“你不是青虛道長。”易士奇肯定的說。

蘭教授嘿嘿笑了,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說道:“你是說那顆朱砂痣吧,10年前在北京做客座教授時到醫院點掉了,它特征太明顯了。”

易士奇疑惑的望著他,他心底裏還是無法相信蘭教授就是青虛。

蘭教授看出易士奇的疑問,便道:“我留在繼任掌門白雲那兒給你的信,我相信你已經看過了,不想這麼快你就下山了。其實我們倆邂逅於沅水之畔的太平鎮時我就認出了你,好了,我知道你有太多的疑問,有些事情需要從頭至尾的告訴你。現在我倆一起和阿蘭去一個地方。”

“阿蘭?”易士奇越發迷惑不解。

“就是她,”蘭教授手指著那隻大屍蟲,接著說道,“大屍蟲阿蘭是我精心培育出來的。”未待易士奇反應,蘭教授口中一聲呼哨,那大屍蟲竟乖乖的伏下身來,趴在了地上。

易士奇目瞪口呆……

“好了,我們可以啟程了。”蘭教授說道。

“我們去哪裏?”半晌,易士奇才反應過來。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蘭教授又是一聲呼哨,大屍蟲阿蘭順從的站起身來,帶頭向雜木林深處爬去。蘭教授以不容置疑的眼色命易士奇跟上。

一切是這樣的匪夷所思,易士奇的頭腦完全亂了套,他下意識的召回了金蠶,邁著機械的步伐跟在了蘭教授身後而去。

他們穿過了一線天石縫,易士奇回頭望了望石壁之上的“山陰”兩個大字,恍若隔世。石壁旁有一條斜著向上的小路,大屍蟲帶頭向上攀去。

登上山頂,眼前的山巒形勢令易士奇愣住了。

夕陽下,五座不同顏色的小山呈現在眼前,如群星拱月般的排列著,東山蛇綠岩青色,西山石英岩白色,南山玄武岩紅色,北山輝綠岩黑色,而環抱的中心處竟一座黃土山。

“太神奇了,大自然竟有這等巧合!”易士奇驚歎之極。

蘭教授笑了笑,說道:“二十多年前,貧道踏遍了烏蒙山的每一個角落,才找到了這裏。”

易士奇口中喃喃道:“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靈護佑中土,此處必有奇珍異寶啊。”

“嗯,果然有眼力,貧道當年選對人了,且隨貧道來吧。”蘭教授讚許著並率先向黃土山而行。

約有一個時辰光景,他們來到了黃土山陰坡處,撥開荊棘灌木,麵前出現了一道石壁。

蘭教授含氣力貫雙臂,按在了石壁上……隨著“吱嘎嘎”的聲響,石壁上赫然露出了一個不規則的石洞。

“隨貧道來。”蘭教授前麵帶頭鑽進石洞裏,接著是易士奇,身後則是虎視眈眈的阿蘭。

石門內是一個天然的甬道,蘭教授撳亮了手電筒,看來他是早有準備。

他們行進了約有五十米左右,前麵豁然開朗,這是一處寬闊的石廳。石廳的中間有兩口敞開著的石棺。

易士奇走進前看去,驚訝得發現兩口石棺內各躺著一具老年男人完整的裸體人皮!

“蟬蛻!”易士奇脫口而出。

“不錯,這就是1600年前葛洪和鄭隱的蟬蛻。”蘭教授幽幽道。

易士奇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蘭教授望著瞠目結舌的易士奇,燃起一根蠟燭,講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30年前,終南山重陽宮全真教掌門青虛道長前往蓬萊,探訪當年王重陽祖師東行收服馬鈺的曆史遺跡。忽一日途中遇雨,暫避於潮水鄉渤海邊一農舍前,屋主人易山好客,請道長入內奉茶。適逢其外孫周歲,道長問起生辰八字,竟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陰地生,掐指推出四柱命造,歎世事之奇,造化弄人,遂為孩子更名易士奇,並指與其有師徒之緣份,日後若有事可去終南山尋他。

20年前,青虛道長參詳全真教典籍時,發現了有關東晉鄭隱以及拜屍教的點滴記載,引起了極大的興趣。此後數次至滇黔烏蒙山區,追尋鄭隱當年的蹤跡。終一日,青虛道長發現了四靈聖地石洞,找到了石棺內東晉葛洪及拜屍教主鄭隱的蟬蛻和一張記載著《九字源》的羊皮,當時那張羊皮還包裹著一枚拳頭大小的骨質蛋卵。

根據《九字源》所載,此卵名“山臊”,乃上古異蟲,須入深潭孵化二十年成蟲,可助修成《九字源》第九層“前”之人羽化。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臨乃身心,為第一層。兵為能量,鬥代表宇宙共鳴,者則萬物複原,皆即危機感應,陣為心靈磁場,列乃時空控製,在表示金木水火土五元素,第九層前即光明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