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在南寧召開的“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會2003年會暨頒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摘要。
今天,我想和與會的同誌們一起做一件事,就是預測一下我國播音和主持工作的發展趨勢。這件事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在新形勢下播音主持工作自身將會發生哪些變化?二是在新形勢下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將會麵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將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
播音和主持工作是廣播電視傳播長鏈條的最後一個環節,和廣播電視業的發展改革,尤其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的新變化,聯係密切,不可分隔。因此,預測播音主持工作的發展趨勢,不可能離開對廣播電視業總體發展趨勢的預測。
預測不是瞎猜,必須有一定的現實依據。我們的主要依據有三:
一是政策依據:首先是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像“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文件、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以及中央領導同誌的重要講話。其次是有關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文件和領導同誌的講話。第三是有關廣播電視發展和改革的文件和領導同誌的講話。這些文件和講話指明了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國的前進方向和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以及各個領域的方針政策,指明了包括廣播電視業在內的宣傳思想文化的工作方針以及改革思路。
二是學理依據:主要是指近期內發表的關於廣播電視業發展和改革的論文論著以及有關播音和主持藝術的學術研究成果。
三是事實依據:主要是指各家廣播電台、電視台關於播音和主持工作的改革實踐以及近期內看到的播音和主持作品。
從前麵列舉的三方麵依據出發,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播音和主持工作呈現出哪些發展趨勢呢?
我估計:總的趨勢是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廣播電視係統曆來重視播音和主持工作。這是符合廣播電視傳播規律的。播音員和主持人站在廣播電視傳播最前沿,聽眾觀眾全憑播音員、主持人的表現來判斷節目的優劣,從而決定采取歡迎還是屏棄的態度。和受眾定期約會,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播音員、主持人的職責。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精神鼓勵,對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給予表揚,頒發獎狀,在一些廣播電台、電視台的走廊上懸掛著名播音員、主持人的照片,甚至在室內戶外張貼帶有播音員、主持人形象的大幅招貼畫。同時,也相當重視物質鼓勵。我記得,1962年梅益局長就曾經為播音員爭取到一次提兩級工資的優待。盡管工資上漲幅度隻有十幾塊錢,但是體現了“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最需要的東西”的獎勵原則。近年來,各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都知道打造名牌節目、名牌欄目、名牌頻道(頻率)是吸引受眾的極為重要的手段。而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正是品牌的主要標識之一。最近,中央電視台對優秀欄目的播音員和主持人給予重獎,表明這種趨勢將從改革分配製度入手向前推進。
其他發展趨勢,我想提出八條。
一、學習的經常化和終身化
首先是政治理論學習。黨的“十五大”的曆史功績是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五年過後,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說明我們黨在理論創新方麵在不斷前進。在我國,廣播電台、電視台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既要向廣大聽眾觀眾準確地傳遞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要向領導者如實地反映群眾的呼聲,因此,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曆來是最為重要的。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是和聽眾觀眾直接交流傳播者,都很明白這個道理。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指導思想又是最根本的。所以,我們必須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把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視為長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而且要不斷深化政治理論的學習,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自從2000年年初江澤民同誌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來,全國性的學習活動經曆了三個階段。目前正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三個階段的活動,我們都積極參加了。學習的經常性已經是現實存在,以後還要堅持下去,形成終身學習。
學習有三忌:一忌脫離實際,崇尚空談;二忌淺嚐輒止,囫圇吞棗;三忌時斷時續,一曝十寒。至於學習效果如何,全要靠應用得如何來檢驗,比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就要時刻關注與通訊、廣播電視傳播有關的科學技術的進步。一方麵,充分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提供的方便創造新的節目形態;另一方麵,還要適應科技進步的要求、節目形態的變化,提高播音和主持節目水平。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們就要時刻關注人的思想變化,提供能夠幫助聽眾觀眾解疑釋惑的節目。在文化多元化,多種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外來文化、通俗文化、商業文化——相互碰撞激蕩的複雜局麵中,我們要學會分辨哪些是先進文化?哪些是健康有益文化?哪些是落後文化?哪些是腐朽文化?明確表明我們的“大力發展”、“支持”、“努力改造”和“堅決抵製”的態度。判斷哪些是先進文化並非易事。最近,我第一次在涪陵觀看了一場廣場音樂會。你說它不好,確實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連馬路上也擠得水泄不通,確實很有群眾性。你說它好,那根本不是音樂欣賞。台上吼,台下叫,全場一起起哄。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非常崇尚“自主意識”。可是,到了現場,大家全都跟著歌手的指揮棒打轉轉,“自主意識”消失殆盡。不好好學習,怎麼能分辨清楚?全心全意為受眾服務本來就是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天職,心裏時刻裝著受眾,貫徹“三貼近”原則,就是我們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務的途徑。“三貼近”講的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實際”是錯綜複雜的;“生活”是千姿百態的;“群眾”是分屬不同階層的。究竟如何做到“三貼近”,同樣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