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催眠的趣談和妙用(1)(3 / 3)

雖然催眠是近幾年才被人們廣泛應用的,但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開始應用催眠術了,隻是那時候的人們,並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明確的給催眠一個概念。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關公刮骨療傷”:

關羽生擒於禁斬殺龐德,威震曹軍之後,再次進攻樊城,卻被一枝帶毒的冷箭射中了右臂,草草包紮之後,他擔心自己的隊伍軍心渙散,強自忍住,和馬謖的哥哥馬良下棋。

神醫華佗早就崇拜關羽是天下大英雄,聽說他中毒箭了,特意趕來醫治。華佗一見關羽的手臂,就驚呼,這種毒藥能直入骨頭,要是不早治療,恐怕手臂就要廢了。隨即想要把關公手臂綁起來,蒙住他的頭,刮骨去毒。關羽把手一伸,大笑說,哪裏用得著這麼麻煩,你就來吧。說著,關羽一邊喝酒,一邊和馬良繼續下棋,催促華佗快點動手。

華佗割開皮肉,血流滿盆,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裏帳外的人都麵色如土,有的還自己捂住臉不敢再看。可關羽依然風采依舊,神色自如,全無痛苦之色。

華佗包紮完傷口之後,讚歎道:“我走南闖北,從來沒見過您這麼勇敢的人,您真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啊!”

這個故事,人們往往對關公的理解是“勇敢”,不怕疼。但有些人認為,其實關公也是人,生理上照樣存在對疼痛的條件反射,而他之所以能忍受如此的劇痛,正是因為他被巧妙使用了催眠術,根本沒有疼痛的感覺。現在,我國中醫有個創舉——針灸麻醉,其實也是一種巧妙的催眠止痛技術。

除了關公刮骨療傷這個經典之作外,唐明皇通過奇人異士見到已經死去的楊貴妃也是利用催眠的一個經典案例。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描寫道:“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大致意思是:唐玄宗因思念楊貴妃尋遍天下名人異士,最後找到了臨邛道士鴻都客,找到了楊貴妃的魂魄,與楊貴妃見了一麵。

其實,臨邛道士鴻都客也是運用了催眠技巧,喚出唐玄宗過去豐富的記憶,並在腦子的記憶庫裏加工組合,最後見到了死去的楊貴妃。其實,這些影像都是唐玄宗過去長期記憶庫裏的部份數據,經過臨邛道士鴻都客這個催眠師的加工整理而成的。

在中國過去的一些“氣功”表演中,人們通常可以看到,有些氣功師在對某患者發功治病時,患者總是可以按照氣功師的手勢做出各種動作來,但有很多動作,如果在平常的情況下,患者卻是肯定不能完成的。其實這也是巧妙的利用了催眠的作用。

我國古代那些在催眠狀態下出現幻覺的事例更是屢見不鮮的。在民間,我們也常常會聽到那些所謂真正看見過“鬼”的人的生動描述。其實,那隻是在幽暗空曠的環境,人們不自覺的進入了自我催眠狀態中出現的幻覺。看得見鬼的人,他們早早就接受了夜深人靜,墳頭曠野有鬼出入的暗示而已。

中國民間有一種“倒路鬼”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醉酒的人身上,一般是傍晚時分在集鎮飲酒,回家時已經天黑。在路過某個墳場時,就很容易遇上“倒路鬼”。那人可以在墳場轉來轉去,直到天亮,就是找不到回家的道路。其實這種現象和見鬼的道理一樣,都是人們陷入催眠狀態後,所產生的一些幻覺。

因為,酒精本身就具有催眠的作用,再加上這個人心中本來就接受了特定環境氛圍下的自我遇鬼暗示,使他出現了深度催眠的夢遊表現,才會出現“倒路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