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啟蒙(1 / 2)

成績出來的第二日,清風院開始了正式的報道。雨墨起了一個大早,洗漱進食完畢後,將原本就不多的行李進行了簡單的打包,在櫃台結賬後,便騎上了他那匹好馬。

天蒙蒙亮起,永安城內的行人還很少,有些店鋪才剛剛開門時。數十輛烙有清風院標記的馬車便已經向東城駛去。從馬車的數量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選擇住校的,對於如雨墨這些走萬裏路來到這裏的學子,校舍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穿過寬闊的神武路,與數量馬車相隨,朝陽下的淇水升起一層淡淡的水霧,朦朧中更有一種出塵的美感,水中的白帆如影隨行,破水而出,此情此景更添幾分新味。

秋風得意好馬行,一朝看破永安花。雨墨感覺自己很舒暢,也許這就是所謂書生觸景的心態。不多時,遠處的薄霧中出現了一抹綠色,接著越來越大,原來是一片生於河中的竹林。

那片竹林生在河中,更在清風院內。

望著青色的大門,時間更使其添了幾分翠色,仿佛不老,仿若成長。清風自來四字更是意境非凡。

馬車停在了院外,學生們紛紛下車,相互輯手行禮寒喧,竹門前早已有老生等候,接待相映,清風院內頓時熱鬧了起來。

年輕的學子報出自己的姓名,想住校的學校自有安排,雨墨穿了一身很樸素很幹淨的衣服,在這人群中並不顯眼,然而依舊有人發現了他。

昨日的榜單,以及今日那裏依舊寫著雨墨的名字,除了穩勝宋國鍾天明三人之外,更是壓過探花榜白潔,這使雨墨這個名字,在一天的時間便傳遍了清風院。院門外正在寒顫的同學見到他,並沒有因為嫉妒情緒避而遠之,,而是熱情的迎上來,又是好一番的問候,自報家門等的對答。

幾年前的雨墨對清風院並沒有什麼了解,時至今日他才有了些認識,比如它身後的竹山,比如無數清風自來的賢士。

院內的鍾聲清幽響起,學生們放棄了交談,在晨光與薄霧中前行,與老生相交,開始了一天的計劃。

刻意放緩步伐的雨墨走在人群的的最後方,看著朝陽與清風四字,心頭微微一動,不但沒有加快步伐,而是認真的看了一眼竹門上的字跡。

與迎接的老生交談後,在他人羨慕與敬佩的目光下,雨墨順著一條清幽的小路,走進了院內。

聽聞這個初試第一名的人也要住校時,那位迎接的老生,看了一眼手中的薄冊。接著將雨墨帶到了一個地方。

院內早有準備,或者說是院內每年對此都有所準備。

清風院遠離教舍的地方,順著一條小巷一直往裏走,不知多久時出了巷道,眼前聚然一片開闊與明亮。

那是一大片的濕地林澤,緊鄰著淇水,正是河岸。雨墨從遠處看到的那一片竹林,一半就出自這裏。竹林深處有幾所的屋舍,都是木質的結構,那名考生就將雨墨帶到了其中的一間。

臨水隱竹,因淇水而而生的水澤,更是是生長著綿延不斷的蘆葦,此時因為秋風的蕭瑟而略顯青白。濕潤的風從澤畔的林間穿過,再過青白的蘆葦,霎時的清爽宜人。

兩人在濕地旁的石徑上走著,雨墨看著遠處不知在想些什麼,直到那名考生將他帶到了房內。

“雨師弟,你以後就住在這裏。”那名老生接過雨墨的包裹,將他放在了床上。這是一間很大的房屋,雖說隻有一層,但空間卻很是寬闊,不管是桌椅還是床鋪,都十分的幹淨,這時他打開了窗戶,陽光照進,更是溫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