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兩人解答題中問(1 / 2)

科舉或者說是文試,拚的就是你的文化底蘊,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相對於武試的緊張刺激和不確定性。文試就相對而言很平靜,而且他們的結果一般來說很容易猜到。

出名的才子自然會有不錯的成績,但他們很少會為官,即便是成績很突出。一般為官的往往都是不惑或者而立的人,他們為了仕途而考,自然也為了仕途活著。

就像鍾天明這樣世家子弟,從宋國來到大虞,為了就是能在清風院讀書,或者有機會的話,能在竹山學習。

朝廷會根據他們的成績,給他們想要的東西,隻不過官位的大小,還要經過最後虞皇的考驗。

半個時辰之後,陸續有考生開始了交卷。

那些考生被官員帶領出了明識殿,被告知可以在清風院內參觀,但是要遵守規矩。

所以有一部分的考生離開了,聽說清風院臨淇水的地方有一片林澤湖畔,晨聞鳥鳴,暮觀曲水,如今秋意濃厚,更隱隱有寒冷的征兆,那裏的蘆葦蕭瑟如枯萎的發根一般,但景色依舊很迷人。

還有一部分留在了明識殿外,他們沒有離去,當中也有很多不是清風院的學生。有的再等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在探討今日的題目。

明識殿的老師還在繼續,有的考生咬著筆,臉色蒼白。有的學生則在這濃厚的秋季裏,汗流滿麵,身上竟冒著白煙,場麵顯得格外的壓抑。

從第一批人交卷的時間,以及考試時學生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今年的文試題目太難。看過卷子的教習和官員們,臉色也變得很難看,這樣的題目遠遠的超過了前年,就算是這次的文試與明年的潛龍試有關聯,但也難的有些過分了。

再如何的絞盡腦汁,終究人力有不及的地方,不斷有考生敗下陣來,提前交卷。明識殿外不時的傳開絕望的哭聲。

場間的人越來越少,主考官以及教習們的目光漸漸集中在了數人的身上,二皇子與雨墨兩人更為引人注視。兩人仿若忘記了周圍的環境,作著手中的試卷,筆從來沒有聽停過。

隨著時間的流逝,明識殿內隻剩下了十多人,大部分的席位被撤走,場麵變得更加情況冷清,就連剩下的幾個人,也都不再答題,而是檢查前麵的試卷,希望不會出現不應該的失誤。

初生的太陽從地平線挪移到了正中央,時間快到了。就連剩下的那幾十個人,幾乎也都不再答題,他們在檢查,更多的在看著考場中的兩個人。

雨墨在寫最後一題,他想了很長時間才開始動筆。同樣的二皇子也是一樣。

考官們也都起身了,教習們都端來了茶水,做的遠遠的清點這次的卷子。隔著一段時間,看著場間的數人,心裏想著他們會怎樣回答最後一題。

這些年來的科舉文試,從江湖各種鄉試而來的書生,都沒有說作過相同的題目。或許往年的有類似的,但是今年地絕對不可能。往年的題目都是由個個學院裏的老教士合力提出的。這些老教士或許沒有什麼權勢,也沒有高深的修行境界,但是他們一生埋與故紙當中,知識淵博至極。往往會在每次的文試最後一題上,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每每的最後一題都難的可怕,就連他們自己也很難解答,更不用說這些學生了。然而今年,卻有了點小小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