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其他原發性抑鬱症 (1)(2 / 3)

第二,抑鬱症。各類抗抑鬱症藥物都可以選用,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崛起的新型抗抑鬱藥物,如百憂解等。此外,要嚴防病人自殺,醫務人員和家屬應密切觀察病情,深入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動。抑鬱嚴重時應時刻有人陪伴。抗抑鬱藥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但這些藥物也有不少副作用,如口幹、心跳、視力模糊、便秘、皮疹、失眠、直立性虛脫等,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消極自殺念頭特別嚴重的病人,應不失時機地給予電休克治療。

躁鬱症是一類複發率比較高的情感障礙,因而治愈後仍需長期服藥維持,以防複發。

惡劣心境障礙有哪些特點?

惡劣心境障礙過去也稱為抑鬱性神經症,或稱為神經症性抑鬱症。有些患者還可能被診斷為神經衰弱。

惡劣心境障礙的一個特點是至少持續2年,在這2年中的大多數日子每天心境低落的時間多於不低落的時間,屬於慢性心境低落。患者常常將自己的心境描述為“不開心”、“悶悶不樂”或“鬱悶”等。兒童可能表現為易激惹而不是心境低落。

惡劣心境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約為6%,時點患病率約為3%。兒童惡劣心境障礙的患病率無性別差異;成年人中則女性更常見,為男性的2~3倍。

惡劣心境障礙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是,家係調查表明:本病患者的一級親屬中重性抑鬱症的患病率高於一般居民。許多軀體因素可以作為本病誘因,但這類病例往往歸入繼發性心境惡劣,有別於原發性心境障礙。

部分患者存在明顯的人格異常,如依賴型、表演型或邊緣型人格特征等。這類患者的抑鬱情緒與性格缺陷交織在一起難以分開,因而被稱為性格型抑鬱症。另有部分患者,心理、社會因素長期存在,未能解決,這類病例則視為生物社會適應不良的一種表現。

惡劣心境障礙起病於童年或少年早期的病例,常有多動、品行障礙或精神發育遲滯,多表現為易激惹,常流淚,不願與同伴在一起玩耍,以及學習成績下降。

惡劣心境障礙患者有哪些症狀表現?

惡劣心境障礙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或沮喪,十分難受,而又無法排遣。常誇大自己的缺點,自卑、自責,有內疚感。或感到精神疲憊,腦力遲鈍、思維困難,進行日常活動很吃力;或認為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前途暗淡,毫無希望。遇事老往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高興的事體驗不到樂趣。遇到親友聚會或熱鬧場合,盡可能回避。對自己的痛苦處境無力自拔,因而更加悲觀,感到生活沒有意義,活著不如死去,甚至企圖自殺以求解脫。

與抑鬱心境同時,患者常有注意難於集中,記憶下降,思維反芻,猶豫不決,以及失眠、食欲和性欲下降。約80%的病例,以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症狀為主訴向醫生求助;半數以上患者有疑病觀念。如不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抑鬱心境,容易誤診。約30%的患者伴有輕重不等的焦慮,近20%的患者表現出心煩易怒,易激惹。

最近三年來,李曉華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與憂鬱感,但又說不出什麼原因,總是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不順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過去很有興趣去看電影、聽音樂,現在都索然無味,工作上亦無法振作起來,即使是遇有喜事,也毫無喜悅的心情。她深知自己長期如此憂鬱愁苦會傷害身體,但又苦於無法解脫,並逐漸導致睡眠不好、多噩夢及胃口不開。有時她感到很悲觀,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對人生又有留戀,覺得死得不值,因而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