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戰死在這裏時。他們的家人卻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中央報社戰地記者韓小柔
緬甸的雨季經常晚上到第二天正午雨下個不停,正午之後卻雲消雨散,烈日暴曬,這時天空雖然已經放晴,密林裏樹葉上的雨水卻還在滴滴答答地往下落著,晶瑩的水珠砸在士兵們的鋼盔上麵,發出撲撲的聲音,起初士兵們還在鋼盔上抹上許多泥巴(為了不讓鋼盔在太陽下反光,引起敵人的注意),後來汙泥漸漸混著雨水滑到臉上和領子裏,讓本來就泥濘不堪的士兵們更加難受。
攻克孟拱以後,新38師繼續掃清孟拱以西的日軍據點,終於在7月中旬打通卡孟公路,確保孟拱後,開始沿孟密鐵路線往東推進,直抵密支那西郊,這時卡薩的日軍第五十三師團128聯隊和炮兵53聯隊拚死增援密支那,但隨即在密支那以南大約10公裏處被新38師113團和114團伏擊,激戰半天後傷亡大半,其餘殘部都逃進了附近的密林之中,這兩天來3連的弟兄們都在圍捕這些僥幸逃命的日軍。
附近的叢林裏不時會響起一陣槍響。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其它連隊的弟兄們又遇到日本兵,和正麵交戰比起來,這種叢林裏麵搜索殘敵的任務並不會輕鬆許多,用美國人的話來講,這些日本人都是些猴子——他們就算被打散進叢林,也會和你糾纏到底,有許多日本士兵都跑到樹上,隨時等著給你致命一擊。
陸俊帶著自己排的弟兄在3連的左側搜索前進,開路的士兵不時用緬刀砍開眼前的樹枝,卡薩到密支那之間都是些盤山小路,有些地方甚至是類似於胡康河穀的那種叢林,根本就沒有路可以通行,這些被打散逃進叢林的日軍士兵麵臨的困難不但是中國軍隊的圍剿,還有惡劣的雨季氣候——其實陸俊認為在這種天氣裏,糧食斷絕缺衣少藥的日本人根本活不了幾天,或許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動手,這時趙劍在不遠處叫道:“長官,這邊有日本人的屍體!”
陸俊和幾個士兵走了過去,三具日軍屍體並排地躺在那裏,看穿的衣服,應該是都是尉級的軍官,但身邊並沒有武器。連衣服都已經被剝下來,身上的傷口擠滿了密密麻麻的蚊子,看樣子他們是受傷後被自己戰友殺死在這裏——這也是日軍一向的傳統,陸俊搖了搖頭,說道:“日本人總是這樣……趙劍,搜搜他們身上還有什麼。”
趙劍仔細在這三個日軍軍官身上搜查一會,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不過卻發現這幾具屍體的左耳朵都被割了下來,趙劍有點奇怪,忍不住問道:“長官,他們的耳朵怎麼都不見了?”
陸俊解釋道:“這可能是日本人的習俗吧,如果不能把屍體帶走,他們就會割下死者的耳朵,帶回日本去——日本人和我們一樣,都講究死後要埋在故土。”
說到這裏,陸俊看了一眼身後不遠處的韓小柔,說道:“你怎麼不拍照?”
孟拱之戰後,韓小柔特意從列多趕來采訪114團,但由於雨季公路堵塞,等她來到孟拱式,那關鍵性的戰役已經結束,連這場密支那附近的伏擊戰都隻趕到後半截,於是韓小柔堅決要求跟著他們進行最後搜索參與日軍的任務,由於她手裏有團部的批文,方靖邊爭辯一番後,見她態度堅決也隻得允可,但還是特意交待陸俊要好好照顧她,如果中央報社的記者在自己連隊采訪時出了什麼事,那對長官可沒法交待。
韓小柔頭上帶著一頂美軍鋼盔。正把玩著從方靖邊那裏要來的那支M1911手槍,她覺得既然已經加入到這場戰鬥裏,那自己的身份就不但是中央社的記者,還是一名士兵,於是硬是把方靖邊的手槍給要過來,士兵怎麼能沒有武器?而方靖邊給的交換條件是她在采訪時必須絕對服從指揮——既然你說自己也是士兵,槍當然可以給你,但哪有士兵不聽指揮的?韓小柔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筆交易還算公平,於是便答應下來。
聽到陸俊的問話,韓小柔笑著說道:“我拍的是戰鬥過程,這種戰後的照片,我已經拍了很多,暫時不需要……對了,你覺得我們什麼時候能打進密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