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道理,父母也不例外。但是,為了不影響子女的學習,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瞞著孩子,硬撐著病體,堅持給孩子做飯、洗衣、打掃房間。小姍的父親得了癌症,需要住院治療。為了不影響即將高考的女兒正常發揮,征求妻子的同意後,他們一切都瞞著女兒,把痛苦深深埋在心底。等到女兒順利通過高考,父親卻再也支持不住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那麼,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要多關心、體貼父母
及時遞藥送水,多講一些寬慰父母的話,講講學校有趣的事情,盡可能消除父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比如早晨起來向父母問個安,看看父母病體是否有好轉的跡象。問問父母想吃點兒什麼,需不需要自己陪著上醫院。晚上給父母準備好洗臉水、洗腳水……不要小看這些瑣事兒,點點滴滴都能寬慰父母的心。
2.要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比如做些簡單的飯菜;用洗衣機幫父母洗洗衣物;收拾收拾房間。父母在病中,心情本來就不好,如果房間髒亂不堪,更會增添父母的壓力;擦擦屋子,地……盡孝心的同時,也讓父母感到你的確長大了。
3.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
家有生病的父母,分心、影響學習是可以諒解的。但是,一旦真地影響學習,成績下降,就會使父母內疚、不安。一定要利用一切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始終保持穩定的心態。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兩個問題:
①如果父母經年臥床,長期需要人照顧,這時一定要耐心周到,用自己的行動消除“百病床前無孝子”的舊觀念,給父母精神的支持和安慰。
②父母生病,情緒不好是正常的,我們應該理解。
雲明的母親癱瘓在床已經三年了,三年來,隨著康複希望的破滅,她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一天她要吃藥,雲明趕緊放下手中的書本,端來一杯開水。沒想到母親喝了一口,怒氣衝衝地說:“你想燙死我呀!”雲明趕快去兌了些涼白開,沒成想母親更生氣啦,“都能涼掉牙!還指望你侍候我,連這點小事都做不成!還不如讓我死了!”盡管雲明感到委屈,但想想母親的情況,他就理解了母親的心情。於是笑著說:“媽,你別生氣,氣壞身體不值當的。我再給你換一杯去。”
所以,當父母因病情緒反複無常時,千萬不要同他們計較,甚至發生爭執,一定要以孝心為重,克製自己,忍讓父母。唐代大詩人孟郊寫過這樣一首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是呀,和父母無私、永恒的慈愛相比,我們的點滴回報算得了什麼?尤其是父母正當病中,最需要我們安慰、服侍的時候。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證明:百病床前有孝子,我們是父母最見效的那味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