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善於捕捉對方的真實意圖,扭轉乾坤(1 / 1)

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建立雙方利益的基礎,那這個前提就是要找到雙方的共同點,這樣就會為談話打出一個契機口。關鍵時候如果可以捕捉到對方的真實意圖,就有可能扭轉乾坤,轉敗為勝。

“在應付人之時,首先須了解人的真正心意。尤其對於他人與我們的計策有密切關係的真正意圖,更應深入地了解。”中國也有句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隻有知道了對方的真實意圖才能抓住關鍵,扭轉乾坤。

如果你可以在對方說“不”之前看穿他的心思,你就有機會嚐試不同的方法來扭轉乾坤。

一戰時期,美國國家銀器公司要替政府製造許多精細的貨物,這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當時,巴林求接替了帕特森成了公司的經理,他發覺工人們紛紛辭職,員工的流失使廠裏的工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這是為什麼呢?”巴林求向管理工人的職員提出了疑問。

“為了掙更多的錢,他們想要更多的錢。”管理工人的職員這樣解釋。不過,巴林求對於這一解釋並不滿意。

他決定親自與數百名正在等著領最後一次工資的工人談一次話。他逐一地向工人詢問他們想離職的真正原因。

為了打消這些離職員工的顧慮,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他把管理工人的職員全都打發走了,隻留下了自己的秘書。

結果,巴林求發現了一個新情況:工人們離職,並非隻是因為錢,他們對很多地方都感到很不滿,他們認為工作環境需要改進。

知道了工人們的真實想法,巴林求立刻保證對這些問題逐一加以改正,並且講到大戰,講到政府的難處。再三地向他們保證自己的誠心,最後,大多數人留了下來。

巴林求說:“當我分析一下他們所說的要求辭職的理由時,我發現‘要加工資’並不是首要原因,它實際上排到第四位去了。”

由此可見,加工資乃是一個假麵具,在這一假麵具底下,還藏著許多工人們的真實意圖,而一旦正確地揣測出工人們的真實意圖之後,巴林求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也許在你的工作中你也有過這樣的矛盾心理,但是你又是如何解決的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麵的這個故事。有個職工小張打算調離一企業另攀高枝,但又擔心當麵提出如果企業領導不同意,就會給人留下不安心本職工作的不良印象,不利於今後工作,況且企業有恩於自己,曾把自己送往高等學府深造兩年,怎麼才能開得了這個口呢?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利用一次閑談機會向經理提出這個問題:“王經理,咱們單位有的職工想挪挪窩兒,你認為可以嗎?”經理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個自然規律,對人才的合理流動我是持讚成態度的。”這個職工見經理態度中肯,於是引申一步講:“如果這個人是我呢?”經理稍一沉思,說:“那也不攔,隻要有地方要,也可以高就。”通過這樣的交談,這個職工看到了經理開明的思想,明朗的態度,不久就正式向企業領導寫出了調動申請,事情馬上辦成了。

可見,小張之所以能夠成功地跳槽,就在於他抓住了經理的真實意圖。

總而言之,在交際過程中,我們要清楚對方對事情懷有怎樣的看法,然後再想方設法地去迎合他,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讚同,從而使事情往對自己有利的方麵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