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村民走過,守城士兵還隻是勾頭看著,當發現不少村民都拿著這種小包子,可以明顯看見餡料,都是肉呢!

皮薄得隻有紙薄,肉餡有丸子大,村民吃得太秀氣,吃一半、留一半,要是他們,一口能吞兩個!

看的時候,不自覺地吞咽口水,等後麵村民走進城,沒忍住將人攔下來。

“你們這是什麼麵食?怎麼這麼多人吃,是在哪裏買的?”

村民聽見,心裏一喜,但臉上裝作隨意。

懂事地將小籠包遞過去,讓士兵嚐兩個,恭敬回複,“軍爺,這叫小籠包,是村裏新住下的一位夫人,和家人送給咱們的。村裏人人有份!”

士兵聽著沒說什麼,十裏八鄉搬家,給鄰裏送點吃的是常有的事,他隨手捏起一個,就放村民走了。

剛咬一口,咀嚼一二,瞪大了眼睛!

口裏還在咬著,上前將村民拉了回來。

手裏剩下半個已經囫圇吃完,開口向李四再要兩個,村民麵露欣喜,掏出懷裏用荷葉包著的一籠,還是熱的。

打開遞給士兵,反正出村前,世子妃承諾,隻要有人主動討要,第二人可以多領一籠。

正因如此,村民們進城吃小籠包,才吃得如此“賣力”,否則,幾口早就吃完了!

士兵子又吃了兩個,還不忘給身邊同僚兩個,結果同僚吃完,又將手伸向村民。

後麵吃著小籠包進城的村民,都被守城士兵要了幾個,確認村民身上再沒有,士兵們意猶未盡,尤其才吃了一個,臉上寫滿失望情緒 。

一名村民客氣問,“軍爺們喜歡吃,要不我等下回去,就厚著臉皮,請主人家再幫忙多做幾籠?

我等下就買了麵粉、豬肉送去,隻讓主人家費點功夫。權當孝敬幾位軍爺!”

說話的村民,正是前兩日,流雲請來幫忙刷牆、又買了不少蒸籠、凳子等木具的李四,為人活泛,對季詩音的囑托因而更加上心。

守門士兵一聽,露出滿意神情來。

李四經常帶著竹編器具、木具進城售賣,他們都認得,聽到村民如此識趣,心想以後多關照些就是了。

村民原本幾天進一趟城,買點山貨或者采買點生活物資,進城順便辦點事,便陸續出了城。

當守城士兵看見,李四果真拎著幾斤肉和麵粉出城,紛紛朝村民點頭招呼。

也給出應允,讓村民如果以後有麻煩,盡管找他們。

如果能攀上這些關係,李四自然求之不得。

但他如此大方,還因從小院出來,世子妃承諾,如果有官兵、大戶人家討要小籠包......

李四可以賣他們一個人情,購買麵粉、豬肉,是季詩音提醒的,允諾費用都會報銷。

第二日,村民們又去小院領取小籠包,隻是人數比頭一日少。

頭一次還可以借口,說是新來鄰居主動贈與,第二日還這麼多人進城,就顯得太刻意。

但季詩音沒有厚此薄彼,隻是請刷牆、購買過蒸籠、蒲草的村民幫忙進城,他們畢竟得過好處,而且進城,比其他村民家能多得一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