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與人相識相交,首先要學會尊重(1 / 1)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你要想別人尊重你,你首先便要尊重別人。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是絕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在人們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笑;你皺眉,鏡子裏的人也皺眉;你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鏡子裏的人也衝你大喊大叫。所以,我們要獲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須尊重他人。

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友愛和受尊敬的欲望,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強烈。人們渴望自立,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平等地同他人進行溝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態與人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尊重,而對你產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盛氣淩人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而拒絕與你交往。

互相尊重就是維護友情的樂趣與價值。朋友的自尊傷不得。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強調個性,好勝心極強,常常把事做“絕”。證明自己的正確或勝利才罷手,這就會傷了朋友感情。在一些小事上,你可以讓朋友贏一把,高興一次,照顧友人的自尊,這也是一個獲得多方麵好感的機會。

在溝通中,千萬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否則,受損失的一定是你自己。有一位中國留美學生常在課餘時間幫一家餐館洗碟子。廚房的監督是一位典型的美國人,他很慷慨,但也很嘮叨。他常在留學生工作時站在旁邊“演講”:“你太幸運了,我們的政府批準了你來這裏讀書,現在我又給你一份工作和許多食物,使你連飯錢都省下了……”有一次,這位監督又重複這話時,留學生站起身指著對方說:“再說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從此後,監督再也沒有發表類似的“演講”了,因為他知道了要尊重別人。

與人相識相交,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會尊重、坦誠相待,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我們隻有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的個性其實是一種包容,我們要相信別人隻是遵循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現出自己的這個樣子而已。尊重他人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胸懷,它體現理解、體現信任、體現團結、體現平等。學會尊重別人可以給人以自信,給人以力量和溫暖。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印第安保護區有個原始部落,在集會時有個規定,就是得赤身裸體地一起活動,這個特別的風俗,讓他們飽受外人的白眼與嘲笑,但即使如此,他們仍然不願改變這個傳統。

有一年,這個原始部落發生瘟疫,全部的族人幾乎都被感染,於是他們決定到鄰近的城鎮裏,邀請一位當地的醫生前來幫助他們治病,然而這位醫生一想到他們的傳統,便感到相當為難,但是,看著跪在地上的求助者,醫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不斷地激起,最終他還是勉強地答應了。為了迎接醫生的到來,原始部落的族人們緊急開會,決定為了尊重這位名醫,他們破例穿上衣服。所以,這天所有人都穿上特別的衣服,有的人基至打上了領帶,聚集在教堂裏,等待醫生的到來。悠揚的鍾聲響起,醫生緩緩走了進來,然而眼前的情景,卻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愣住了,這也包括醫生本人,因為,當醫生背著沉重的醫療器材走進來時,身上居然一絲不掛。

多麼溫暖的一則小故事,生命裏還有什麼,為了幫助對方,而遷就對方立場更讓人感動的呢?我們都在追求幸福與快樂的生活,但是,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呢?隻要用心,我們就能享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著絕對的互動關係,那就像彈力球一樣,你用多大的力把它打到牆麵,球體便會以相同的力道,從牆麵上彈射回來。故事裏的部落族人與醫生,心中都默默地牢記著尊重別人,也自然而然地行動了。

尊重,是-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麵不如自己,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麵對所有事業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也隻有尊重別人,人家才會向你敞開心扉,與你交往、也隻有學會尊重別人,你才會有真正的朋友。

心理學小貼士

與人相識相交,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會尊重,坦誠相待,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