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拋開猜疑——讓生活簡單一些(1 / 1)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事情,因為猜疑,夫妻離異;因為猜疑,朋友反目;因為猜疑大打出手,甚至導致悲劇。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

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曹操是一個猜疑心理特別重的人。猜疑心理是一種由主觀推測而對人產生不信任感的複雜情緒體驗。猜疑心重的人往往疑心重重、無中生有。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社會是一張人際關係編結而成的巨網,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脫這張網而孤獨地生存。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強,人際關係也越來越複雜困難,尤其是同事之間,既是同舟共濟的戰友,又是相互競爭的對手。一些人,麵對複雜的人際關係無所適從,常常鬧得疑神疑鬼、心神不寧。

劉江大學畢業被一家知名外企錄用,他欣喜不已,暗下決心,一定要幹出一番成績。他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唯恐稍不留意影響到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看法。一次,他成功地完成了一張設計圖,高興之餘,情不自禁脫口而出:真是太棒了!鄰桌的同事聞聲抬頭瞄了他一眼,他馬上緊張起來,糟糕!同事一定覺得我太得意忘形了。又一次,聽到部門主管與人談話中提到“新員工”3個字,並表情嚴肅,他的心一下縮緊了,一定是說我什麼不好的事情。上班路上,遇到一位年長的同事,對方隨口一句:年輕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啊!他馬上將頭垂了下來,壞了!這分明是在批評我盛氣淩人,不尊重老同事。此後,每當見到別人臉色不好或兩三個人低聲交談,他都擔心是不是在針對自己。過分猜疑讓他身心疲憊,感覺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差,最終辭職而去。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的兒子的言談舉止、神色儀態,無一不是偷斧的樣子,思索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斷定賊非鄰子莫屬了。可是,他不久在山穀裏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居的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維密切相關。

生活中常常有人敏感多疑,不僅影響到人際關係和情緒,更有可能讓我們遺憾地失去了一些發展的機會。你是否也曾因為別人一個冷漠的眼神而抑悶一天?是否也曾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語而惴惴不安?

其實,別人的一些態度多是別人的情緒反映,每個人都經曆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或許與你原本並無多大關係,過分敏感多疑,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外投射的反應。通俗地講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恰恰是當事人自信心不足,或是過度追求完美所造成的。隻要我們學會欣賞自己、寬容自己,欣賞他人、寬容他人,這樣,你就能與人友好溝通,不被猜疑蒙上眼睛,突破自我發展的障礙。當你培養出必備的社交能力,人生的道路將顯得從容得多。

有的猜疑是有必要的,但是有的猜疑的確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很多時候,我們嘴裏所說的複雜世界,是能擠出水分的。我們太容易把虛幻的東西當成真實,把原本很簡單的東西無限地複雜化了。猜疑就像是一柄對著自己心口的利劍,一不小心就會傷人傷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很多東西,不過是我們自尋煩惱罷了。對我們來說,很多思想都是不必要的,想太多,反倒會生出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來。

很多複雜都是沒有必要的,對自己簡單一點,對別人簡單一點,對周圍的環境簡單一點,我們的人際生態環境會好很多,自己也會生活得更輕鬆一些。

心理學小貼士

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誤會,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