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的幸福甜蜜,組成了一個家庭的幸福甜蜜。有愛,才有家,而愛,是需要努力,需要用行動來體現的。有家,才幸福。
有一位得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談他的成才體會時說,一生中學到最重要東西的地方是在幼兒園,“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些。”
這位科學家的話告訴我們:人的優良品德都是植根於幼兒時期的良好行為習慣。正如培根所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習慣是存放在神經係統內的資本,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反之,如果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
習慣產生於重複,有的人習慣用右手,是因為他長期使用右手;有的人走路很快,是因為他長期這樣快地行走。
人培養了自己的習慣,又逐漸被這種習慣所改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同樣如此。因此,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更好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良好的習慣能提高孩子的效率,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孩子今後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脈相承的。一些學習習慣不良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上也有許多不良的習慣。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應該從點滴的生活和小事做起。
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也要從小培養。喂孩子要定時定量,培養孩子能吃各種飲食的習慣,不要養成愛吃零食、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吃飯時要安排一個安靜、愉快的氣氛,不讓孩子邊吃邊玩,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
衛生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飯前飯後要洗手,經常洗頭、洗澡、換衣服。孩子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可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
作息習慣:培養孩子嚴格遵守作息製度的良好習慣,也是增進孩子健康、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措施。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在睡眠、遊戲、進食等方麵應有不同的安排。規律的生活,可以保證大腦皮層興奮與抑製有規律地交替,神經反射形成動力定型,減輕中樞神經的負擔,增加活動的效果。
語言行為習慣:要注意孩子的良好語言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嬰幼兒在剛學說話時首先教“謝謝”、“再見”等禮節性語言,不要教孩子罵人、打人。孩子最容易模仿成人的行為,父母的語言、舉止都會在孩子的頭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對孩子應言傳身教,使孩子從小養成尊老、愛幼、勤勞、儉樸、謙虛、誠實的高尚道德情操。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的父母,應該積極為孩子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通過日積月累,讓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我有一個鄰居有三個可愛的孩子,三個孩子都乖巧伶俐,學習自覺,這一家人深得我們大家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