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精益求精,要避免應付了事的態度。應付了事,是一些員工常犯的毛病。他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對於組織布置的工作,從不認真去做,而是敷衍塞責,做一些表麵文章來應付。
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積而成,沒有小事的累積,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們隻有了解了這一點,才會開始關注那些以往認為無關緊要的小事,開始培養自己做事一絲不苟的美德,力爭成為深具影響力的人。
追求精益求精,要防止虎頭蛇尾的做法。有的員工能力很強,但卻不能很好地落實組織所下達的工作任務。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工作開始時,熱情百倍,幹勁十足,但是,工作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遭遇到困難或挫折之後,則熱情逐漸減弱,幹勁逐漸消減。
企業中,技術人才對專業技術工作不求進取,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對存在的技術問題懶得思考,遺漏的技術隱患不去克服,沒有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營銷人員總想著公司做大規模的廣告,不好好地做經銷商的工作,做事不精益求精,隻求差不多。這個企業用不了多久就會麵臨倒閉的危險,隻有自動自發地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在企業獲得更多的機會。
國內某房地產公司的老總曾回憶道:“1987年,一個與我們公司合作的外資公司的工程師,為了拍項目的全景,本來在樓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走了兩公裏爬到一座山上,連周圍的景觀都拍得很到位。當時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隻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會成員會向我提問,我要把這整個項目的情況告訴他們才算完成任務,不然就是工作沒做到位。’”
這位工程師的個人信條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會讓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隻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領導者心目中必須有一個很高的標準,不能是一般的標準。
在決定事情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調查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盡量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進去,以盡可能避免出現1%的漏洞,直至達到預期效果。有些人在學生時代就養成了馬馬虎虎、心不在焉、懶懶散散的壞習慣。他們習慣於使用一些小伎倆,譬如用抄襲、作弊等手段來欺騙老師,蒙混過關。而當他們踏入社會後,也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一旦這種人成為領導,其惡習也必定會傳染給下屬——看到上司是一個馬馬虎虎的人,員工們就往往會競相效仿,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樣一來,每個人的缺陷和弱點就會滲透到公司,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個管理者,部門工作必定一塌糊塗。
應付了事的工作態度對組織所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於拒絕執行。如果員工拒絕執行,領導者會重新安排其他人員來替換他的工作。但員工如果接受了任務而應付了事,則會使領導者遭受蒙蔽,並最終使工作任務不能有效地完成。
心理學小貼士
追求精益求精,要防止虎頭蛇尾的做法。隻有自動自發地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在企業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