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構成細胞膜的很少量脂肪外,體內絕大部分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中。脂肪細胞則主要分布於皮下、腹腔壁、內髒周圍等部位。這些部位也是脂肪常見的積累地點。
人體脂肪積累的實質是儲存能量,即脂肪是人體儲存能量的形式。當攝入的能量(食物)較多,消耗的能量較少時,過剩的能量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過剩的能量越多,則積累的脂肪越多,人越胖。過剩能量轉化為脂肪是非常容易的,而且脂肪細胞儲存脂肪的能力是無限的(目前還沒發現極限在哪裏)。
要減少體內儲存的脂肪是很困難的。因為人體沒有排泄脂肪的通道,糞便、尿液、汗水等排泄物基本都不含脂肪。所以利尿、導瀉、蒸汗、針灸、按摩、振動、甩動、電擊、拍打、香皂、洗液、辣椒水......都不可能直接減少脂肪——隻有手術割除或抽吸皮下脂肪例外。拋開手術不談,要減少體內脂肪,唯一的方法是把它們當能量消耗掉。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體內脂肪才能被動員並代謝為能量(還有二氧化碳和水)呢?答案也是唯一的:攝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少。當能量入不敷出時,體內脂肪就會被動用以彌補能量“虧空”。因此,減少脂肪的唯一(手術除外)有效方法是,減少能量攝入(少吃),和/或增加能量消耗(多動或提高基礎代謝),以造成體內能量“虧空”。不論采用何種減肥方法,隻要能造成體內能量“虧空”,就可以減少脂肪。反之,不論采用何種減肥方法(手術除外),隻要不能造成體內能量“虧空”,就不會減少脂肪(有時候會使體內水分減少,體重下降,並造成減肥的假象)。簡單地說,能否減少脂肪(減少水分不算)並不取決於具體的減肥方法,而取決於是否做到能量攝入少於消耗。
除構成細胞膜的很少量脂肪外,體內絕大部分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中。脂肪細胞則主要分布於皮下、腹腔壁、內髒周圍等部位。這些部位也是脂肪常見的積累地點。
一、減少能量攝入的方法有:
1、節食。2、長期吃特別單調的食物(如某種營養粉劑,或西柚+雞肉),抑製食欲,變相節食。3、用蔬菜水果等含能量較少的食物代替主食、肉蛋等含能量較多的食物。不要吃油膩、香脆等含脂肪較多的食物,以及含糖較多的飲料、甜食和零食。不要喝酒。4、飯前5~10分鍾吃水果,從而減少進食量。5、服用減肥藥(如澳曲輕)抑製食欲,變相節食。6、服用減肥藥(如賽尼可)阻止胃腸吸收食物中的脂肪(能量主要來源之一),使之隨糞便排泄出去。相當於節食。7、做縮胃手術,減少胃容量,從而減少進食量(能量),被動節食。
除構成細胞膜的很少量脂肪外,體內絕大部分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中。脂肪細胞則主要分布於皮下、腹腔壁、內髒周圍等部位。這些部位也是脂肪常見的積累地點。
二、增加能量消耗的做法有:
1、運動,特別是長時間、大量的運動。時間越長、強度越大、頻率越高,則能量消耗越大。
2、做家務,尤其是搬重物、擦地板、抱孩子等需要用力的家務。
3、日常活動,如上樓梯、步行、站著辦公、走來走去等。
4、做力量訓練,如舉重、拉力器械、仰臥起坐等。這些訓練不但本身就消耗能量,而且刺激體內肌肉增加,提高基礎代謝(即維持呼吸、循環、心跳、體溫等基本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
5、精神緊張,得特別緊張,是那種吃不好、睡不著、坐臥不安、肌肉簡直要痙攣那種緊張才行,能提高基礎代謝。
6、口服甲狀腺激素類藥物,如優甲樂等(注意,有副作用啊)提高基礎代謝。
7、發燒或懷孕(這有點身不由己,嗬嗬)提高基礎代謝。
8、吸毒(開個玩笑,別當真。咱又不是明星,減肥用不著下這樣的狠手)極大地提高基礎代謝。
強調一下,不管你采用以上哪種或哪些種方法,必須做到“攝入能量-消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