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以及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持續發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勞動者,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如德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上就有很高的聲譽。德國製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高質量產品的保證。而德國勞動者高超的職業技能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是世界聞名。作為教育與產業結合的職業教育,其首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術性人才。我國要想提高整個經濟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就必須要由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轉向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要想完成產業轉型,就必須要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質。199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我國的職業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和保障。我國的職業教育在近幾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2000年我國職業教育招生達410萬左右,2002年達到470萬左右,2003年達到520萬左右,2005年更是達到2000萬左右。在2005年,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而從就業和收入方麵的情況來看,有相對過硬技術的從業人員不論是在就業還是工資收入方麵的排名都在不斷地提高,而且在可以預計的將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的就業和收入狀況將會越來越好。
選擇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受家人朋友的影響,有的是為自己盡快就業減輕家庭的負擔,有的是因為出於自己對技術工作的興趣,有的則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基礎不太好,有的則是看到了某些技術人才的就業發展前景,等等。不論是什麼原因,既然選擇了中職學校,就要珍惜自己的選擇,對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選擇負責,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為自己人生的成功增加新的籌碼。
開設職業道德課的意義有以下三點。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需要
職業學校最顯著的特點是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注重所學習的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程度,強調應用性和實用性。這也是職業學校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重視的根本原因,一般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後,都能比較快地適應具體工作崗位的需要。但技術能力隻是綜合素質的一部分,自身職業道德水平所表現出來的在工作時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職業操守、人際關係處理等因素都對畢業生就業後在用人單位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而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作風、職業操守如果有失於整個行業的基本水準,不論他的技術有多麼出眾,都不可能做出太大的成就,而且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的水準也直接影響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影響到其所在學校的聲譽,甚至影響到對整個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的評價和社會認同度。所以職業學校開設《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課,對於優化在校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整個職業群體的綜合素質,對畢業生職業生涯的成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的需要
近幾年,因社會的其他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有的學校有的專業的設置與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部分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的就業出現一定的失現象,職業道德教育與就業指導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現了偏差,隻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同時部分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就業心理上也有一定的誤區,如:(1)期望值過高;(2)就業觀念陳舊;(3)依賴心理比較強;(4)缺乏自信等。通過學習職業道德和就業方麵的知識,學生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就業的現實情況,認清自身的情況,把自身的情況和客觀的社會現實結合以便更好地就業。
三、適應國家就業製度的需要
學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符合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就業是畢業生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所必需,因而職業道德教育和就業指導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職業學校開設《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課就是為了畢業生能夠順利地走上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從而使國家關於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有效地落到實處,使國家的畢業生就業製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通過職業道德方麵的知識,我們可以學習了解職業的特點,通過就業指導方麵知識的學習,可以糾正自己在就業方麵的認識誤區,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必須通過加強職業道德和就業指導方麵的學習,使職業學校的學生從專業技能到職業道德等各方麵的素質都適應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這也是職業學校教師所必須要承擔起的責任,也是學生自己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