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芬·邁斯特的一生都困難重重,在臨死前他說:“我並不作惡,因此我不知道惡人們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人生在世一定要為他人、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我很敬佩無私奉獻的人們,他們為了幫助困難的人們付出不少經曆和時間,並且不求回報。再回頭看看,世界上這麼多人每天都急匆匆地行走著,做著這樣那樣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有幾件是關係到民生大眾、社會發展的?他們從來不捫心自問:‘活了一世,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

塔爾佛德法官在臨終一語道破英國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他說:“若是誰來問我怎樣才能去掉英國人民之間的差距,我會告訴他:‘隻要人們心中充滿愛,懂得關心他人’。”不隻是英國,現今世界中最缺少的就是愛心。沒有了愛,人們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所以有錢的和沒錢的總是無法好好相處。在乙方不肯付出的時候,另一方也不會表示順從。

過去的社會規定國家的統治者一定要具備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現實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這些事情造成的危害就需要英明果斷、善良勇敢的人來清除。但是看看現在的社會,人們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若是有人上前阻止這種行為,隻會被人們憤怒的口水淹沒。

所有的社會關係中,老板和工人之間大概是最缺乏同情心的了。他們在工廠中分開居住,老板在這一邊,工人在那一邊。相互之間並沒有深入的了解過對方。要是工人請求增加收入,就得采用罷工或者遊行的方式;要是老板不想加薪的話,不少工人就會因為罷工和遊行被開除。因此有人建議成立工人協會,通過組織和老板談判,但這個辦法始終不盡如人意。一旦雙方談判失敗,人們的情緒變得激動之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於是我們看到老板的馬車和房屋被燒毀了,盛怒之下他帶來了執法隊伍,暴動結束了。雖然結束了,但是這件事給每個人帶來的傷害無法彌補。

至於主人和傭人之間還有沒有同情心這件事,我的看法是,在繁華城市裏的人們已經很難再有同情心存在了。金錢至上是人們信奉的第一真理。我用錢買你的服務,你就應該盡心盡力做好份內事。站在某個角度上來看,傭人在家裏吃住,替我們做事,她應該是家庭的一員。但人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傭人是自己花錢找來為自己幹活的人,她給我們服務是為了賺取金錢。人們把她安排住在和她的工作相關的地方,廚房或者雜物室,而且她也隻對這兩個地方充滿激情。這麼看來,主人和傭人簡直就是兩個國度的人,他們甚至不需要語言交流。

我們收到過一位女士的來信,她向我們講述了安妮·瑪凱的故事。安妮·瑪凱是羅伯特·狄克的女仆,她替他工作多年卻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在羅伯特·狄克去世後也沒拿走他任何東西。這位女士說:“在底層勞動人民中,像安妮·瑪凱這樣正直善良的人已經不多。我希望她能得到別人的賞識和關愛,讓她把自己的高尚精神傳揚下去。依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和變化,我很害怕後輩們對她這樣的奉獻精神變得陌生和鄙夷。每當我聽人說起或者親眼看到傭人在主人家受到委屈的時候,我特別為她們感到難過。社會的變化不可避免會帶動我們也發生變化,如果傭人們期望和主人之間的關係能得到改善,但是主人卻不以為然,這麼一來她們就會感到不滿和憤怒。”

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已經司空見慣,每個人的心裏都被利己的思想填滿。我們不認識周圍的鄰居,也不關心他們的感受。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我們的心就像石頭做的以樣。沒有人停下來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阻礙了別人的發展。想讓我們幫助弱小群體?更加不可能,我們隻求自保。塔爾佛德法官的話已經說明了一切。冷漠讓我們對別人的痛苦和困難置之不理。當奔跑在利益這條道路上時,我們的心靈已經積滿塵土,身體在欲望的操控下機械地活動著,世界在我們眼中看來隻剩下自己。

自私讓我們吃盡苦頭

自私自利、生性懶散的人不會關心除自己之外的人和事。他們在別人陷入困難的時候總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心裏嘀咕著:“別人的事與我何幹?讓他們去自生自滅,我可不會發善心。在我困難的時候也沒人來幫助我。更何況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多了去了,哪裏幫得過來?這邊好了那邊又壞了,我可不是基督耶穌,還不如隨他們自己發展。”

哪怕有人不幸死去,冷漠的人們也不會有所觸動。他們用百分之兩百的精力來關心自己的一切事情,這之外的事情他們都充耳不聞。要是有人和他聊天時說到那些困難的人們的時候,他就會大聲咆哮:“這不關我的事!我不想、也沒有義務去幫助他們,自求多福吧。”這樣看來,懶散的人要稍微比冷漠的人好上那麼一丁點。

可以知道的是,一個冷漠自私、從不幫助和關心別人的人,上天會給他應有的懲罰。比如一個人對附近貧民窟的環境不聞不問,任憑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等到某天貧民窟出現了傳染病,病菌慢慢擴散直到他也感染了的時候,他就會追悔莫及。要是有人覺得別人的貧窮和愚昧與自己無關的話,那麼在遇到搶劫的時候就不要抱怨為什麼自己會攤上這種事,也不要在交納“救助金”的時候唉聲歎氣。還有很多情況就不一一舉例出來。總之,越是漠不關心,你付出的代價反而越大。

小事決定著大事。多少人的漠不關心讓原本的一樁小事變得嚴重起來。“一顆釘子會導致馬蹄鐵的掉落,馬蹄鐵的掉落會導致馬不能正常行走奔跑,而馬不能正常行動的話也就影響了人的行動。”故事中的伽利歐就是一個冷漠自私的人,他對任何人的事情都沒興趣關注。可以預見,伽利歐的未來肯定會充滿坎坷。

雖然從政治角度來看,錢是老板和工人之間唯一存在的東西。工作多少就給相應的工資。這種認識也在經濟學中得到認同。但站在道德和人性的角度來看的話,老板和工人之間的關係應該還有某種東西存在。它以同情心為基礎,讓他們各自賦有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別人的義務,從而找到他們各自在社會中的正確地位。人們之間應該相互關心,和諧相處。社會裏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崇拜,這種態度是人類思想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決定著社會的興衰發展。

西尼·史密斯說:“整個社會都是急功近利的人們,以致社會也被汙染了。人們冷漠的表情即使碰到有人在他們身上割開一條口子這樣嚴峻的事情,也不會有什麼變化。血會留下來,但是別指望他們會叫喊一聲。社會上充斥著自我主義,想讓自私的人去關心別人?真是妄想。”

美好的品德都不見了,我們該去哪裏找到正直、善良和誠實?拜金主義已經把它們驅趕出境。赫伯特說:“若是你尊重大家,大家也會尊重你,反之亦然。”在以前的社會中,工人和老板互不尊重對方,不過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英國工人的薪水多年來總是高於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的工人薪水,但是這種情況如今已被打破,工業的迅速發展讓每個國家的收入趨於平等。我們知道,世界將掀開新的一頁篇章。

新的世界需要人們拋棄過去的陳舊觀念,錢已不再所向披靡。個人的行為也不再是評判的最主要因素。心靈才是最重要的,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是否快樂。彭斯對此說道:

拋掉地位,丟棄身份

也舍棄銀行裏的財富

跟隨心靈去尋找一方樂土。

它不在書本中,也不在自然裏

它存在於心靈之中。

若是我們在心靈中

沒有找到它的蹤跡。

即使我們再富裕、強大

也不可能變得崇高。

聰明的人告訴我們,不要以為誰的煩惱會比自己少,不管有錢沒錢,大家都是一樣。一味地追求金錢會讓人們喪失奮勇向前的拚搏精神。拿到錢之後他會怎麼做?要是他隻懂得賺錢首發,卻不知道如何管理錢財的話,錢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負擔。比如一位靠賣牛脂富裕起來的商人,他沒受過多少教育,對社會發展不怎麼關注,哪怕是在家周圍的樹林裏散散步,他也很少做過。隻有一件事能讓他充滿活力,那就是每天都到自己的商店裏轉一轉,看看生意。但是他即使再怎麼不懂得生活,別人還是會尊敬他,因為他的手裏握有能改變很多人生活的東西——金錢。他本可以用錢去改善流浪漢的生活,讓貧困的人們得到一點幫助,但是他從未這樣做過,他甚至不關心除自己之外的人,而金錢更被他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欲望會毀掉我們的生活。你對生活要求得越多,你的煩惱也越多。簡單的生活可以排開一切不必要的累贅思想,讓人專心於自己的信念和心靈的追求。蘇格拉底說過:“純粹的心靈會讓我們變得高尚。”烏比諾一直服侍著雕刻家米歇爾·安格諾,直到自己死去。臨死前米歇爾·安格諾不分日夜地照顧著烏比諾,雖然他自己也已經垂垂老矣。他為仆人的死去傷心不已,於是寫信給朋友瓦薩利,說:“請原諒我的思緒過於混亂,親愛的朋友,即使這樣我也得寫信給你。我的仆人烏比諾去世了,我的心情高興又悲傷。因為他忠心耿耿伴隨著我那麼久,他心情溫和、善良正直,我們的感情已經非常深厚。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原本以為他能繼續陪著我,卻先我一步離開。但是我也很高興,第一是他經過了漫長的一生,終於能去往天堂,他肯定會升入天堂。第二,他在服侍我的同時也教會了我不少東西,他告訴我:人不應該對死亡懷有恐懼或埋怨,要自然、樂觀地麵對它。”

狄奧尼修斯對人們說:“不管是男主人還是女主人,都應該把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現出來,讓傭人知道你們是仁慈、公平、正直和富有愛心的人。說話時不要板著臉孔,或者語氣驕傲嚴肅。對於他們犯下的錯誤,不要斤斤計較,應該用仁慈的心去包容他們,也可以以身作則告訴他們那麼做是錯誤的。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神明看在眼裏。

在拚搏的時候,要記住這不單單在為自己努力,凡事都要替他人考慮。生活中地每一件事都需要大家團結起來才能完成,比如家庭管理、社會監督等。這些事情需要的智慧不是一個人能提供的了的,也不是光靠錢就能解決。切記不要自顧個人利益。埃皮特土斯說:“自私自利、貪圖富貴的人不可能有關愛他人之心。”聖安東尼說:“生活就是要把我們變成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愛心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它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礎。它就像一塊巧克力,獎賞那些做出貢獻的人。

同情心讓家庭變得溫暖

一個高尚的心靈會排斥、厭惡一切不美好的事情。就曾被福羅薩特就很好地描述了伽斯頓·佛依克的性情,稱他是一個敢愛敢恨,厭惡阿諛奉承的人。聖奧古斯丁說:“人類一切美好的品德是我們的領頭羊,它們指導我們什麼時候該愛,什麼時候該恨。”

神父說:“當我們在麵對誘惑艱難地抉擇時,我們的內心其實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在我們毫無漏洞地做完某件事時,內心會非常激動。還有麵對困難時的隱忍,麵對不公平時的反抗,都讓內心為之一震。”發生在人類身上的這種感覺早已被斯多葛派的人察覺到。蘇格拉底說:“讓人恐懼的事物會在愛出現之前消失殆盡,那時,人們就能掌握所有。”

為別人著想,樂於幫助別人的人,他們總能得到上帝的眷顧。上帝給予的獎賞總是令人興奮、激動,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東西。愛是家庭必不可少的感情,它讓人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庭裏的每一個人都是緊密相連的,無論是夫妻、主仆、還是子女關係。不能想象,如果沒有了愛,我們的家庭會變成一個冷漠、孤獨的世界。

阿瑟·赫爾普斯生前寫過一篇文章,裏麵有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光憑一個人的地位高貴,名聲和財富漸增就認定他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不要忽略了家庭的存在,要是他在外風光無限,卻被家人厭惡的話,他的人生就有缺憾,我們沒有必要羨慕他。哪怕萬事都順心順意,他始終有一個困難沒有克服。不能融入家庭中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會在社會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溫馨的家庭能在事業上對我們有所幫助,家人的支持是我們奮鬥的動力。愛是人們需要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看到一幅描繪貴族家庭場景的畫,它創作於14世紀,作者已經無從得知。這幅畫裏,長輩正在和他的朋友們閑聊,而晚輩則立在書桌旁聽候差遣。

威尼斯的上層家庭中,主人對傭人的態度永遠是仁慈、謙和的,卡丹對此十分稱讚。因為他極力希望人們能夠友好地和傭人相處。他在評論維克修斯時說道:“雖然他是一個勇猛的人,但對待跟隨他的人永遠是隨和的,從不用強迫他們。盡管他被人們認為不夠威嚴,我覺得他的做法值得讚揚。”

關於家庭中是否需要同情心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西塞羅指出:“婚姻是我們人生中第一重要的事,有了婚姻就會有家庭,因此我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當我們把個人事務都處理好之後,就可以心無旁騖地為國家做貢獻。”家庭裏的父親就好比是一國之君,他需要用威嚴和愛心同時來管理家庭。家庭就是一個微縮版社會,所有規章製度都在這裏起源。葉·保羅·利希特說:“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充滿關懷和寵愛。因此女人與生俱來的母愛有了施展空間。母愛是世間最單純、最偉大的情感,它不畏任何困難,不要任何回報,一心為孩子做出貢獻。但孩子母親的愛總會產生一些抗拒和反感,即使如此,母親的愛也從未間斷。不管孩子是否感激,母親一直都源源不斷地向孩子提供愛意。母親的能力不比父親的強,但是她的愛比父親的還要多。”

父親更多的是在為家庭的生活奔波,母親則在操持家務。一個家庭裏,父親需要知道除了嚴厲,還有仁慈可以幫助他管理家庭,母親需要懂得一些更快更好的辦法來整理家庭事務。如果雙方都不清楚如何維持家庭生活的話,他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阿瑟·赫爾普斯先生說:“如果一家之長沒有愛心,不關懷家庭成員的話,他做出的錯誤決定不會比一個偏執的人要少。”一個女人在丈夫準備離開她的時候說:“走之前把我送給你的東西都留下。”丈夫說:“行,我會分給你一些錢。”女人說:“我要的不是錢,我要的東西比錢更珍貴、更重要。我給了你我的青春、感情、靈魂,現在請你把它們都還給我。”

美滿的生活需要兩個人共同創造,心靈相通的人最合適不過。對自己來說,他是助手;對他來說,我是助手。這種關係對雙方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是正直、善良、充滿愛心的人,必須對家庭和孩子有足夠的責任心。雙方難免會因為繁複累贅的家務事產生矛盾,這時候就要兩人相互理解、相互關懷共同解決困難。特土利爾就說:“耐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我們處於何種階段時期,都需要它的幫助。它讓一切不美好變得美好起來。”一個來自瓦楞西亞的紳士問東·安托諾·古瓦拉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丈夫,東·安托諾·古瓦拉告訴他,一個人人稱讚的丈夫必須具有強大的包容心和忍耐力,威信雖然能讓人屈服於你,但是他們心裏會有抗拒。你給別人寬容,別人將回報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