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的婚戀存在著互補心理,能夠補充自身之不足的異性這是“吻合”的基礎,也就是在感情上相互吸收對方,使男女結合的基礎。
過去,人們常對使男女心心相印的現象感到費解。是什麼東西使一個男子在眾多的女子中注意到特定的一個?又是什麼東西使一個女子在眾多的男子中對某個特定的對象產生了好感?有人認為,促成男女相愛以至於結合是由於他們同屬於一種類型或相似類型。然而事實上常常恰恰相反,發展水平一致,受到相同教育的男女之間會互相產生吸引力;而氣質上,生理結構上相似的人卻常常會本能地相互排斥。相同產生友誼,而不同才是情侶的特色,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們在選擇愛情過程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根據美學和人類學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感興趣的對象。盡管人們對男子和女子的理想品德持各不相同的標準,但終究存在著一種共同的、不受時間和各種社會形態支配的客觀依據。一般來說,幾千年來,男女間最一般的理想表現方式是:女子總是喜歡男子明確地表現出來的男性特征,它們是性關係史上不變的,即“永恒的價值”,男子也總是將女性的溫柔理想化。幾千年來,女子總是喜愛強壯勇敢的男子,而男子總是喜歡秀麗的溫柔的女性。這裏裏也就體現了戀愛中的一種互補心理。富有女性溫柔的女子喜歡強有力的男子,但討厭其粗暴,她們渴望男友具有高度人格修養的力量,同溫柔和善良結合在一起的力量。男子給她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體力,而且是知識和精神力量以及他的意誌品質。男人喜愛女人的不僅是她的柔弱,而且是她細膩的情感、優雅的風度和文化修養。
男女之間在氣質上互為補充的互相吸引,在擇偶過程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生物傾向導致完滿和諧調,有助於克服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活潑型的人需要一些抑製,恬靜型的人可以給他們這種影響,從而達到心理平衡;而恬靜型的人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活潑型的會對人產生吸引力;暴躁型的激烈和暴發的氣質會被陰鬱型的柔順和抑鬱所衝淡。這樣,在愛情中便產生一係列的有利組合。
總之,戀愛的雙方,如果有相當大的不同,相當的差異,特別是在氣質方麵,這樣他們就容易把對方看成。
光暈心理
心理學上,把人被事或人的某一點所迷惑而不及其餘的現象叫“光暈心理”。光暈心理的產生會影響人們的理解力,使人們對事物的本來麵貌認識不清。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光暈心理人人有,特別是女性在戀愛時更容易受到光暈心理的迷惑。
有一位護士小姐,容貌秀麗,很多小夥子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是魁悟而風度瀟灑的男子漢,因此她拒絕了一個又一個求愛者,等待著心中的白馬王子。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一個小夥子,她被他的外在條件所吸引,1.80米的個頭,英俊、瀟灑,這正是她期待已久的白馬王子,從此她對他傾盡愛心,戀愛半年就結婚,可是連蜜月沒有度完,他們就大吵大鬧起來。丈夫不僅要她事業有成,而且要她溫柔、服侍自己,稍有不從,便拳腳相加。身上經常是紅一塊,紫一塊。一次她隨手拿了一支煙,想消消氣,丈夫一見抓住就打,邊打邊說:“看你還放肆不放肆。”打得時候不準減不準叫,否則,打的更凶,最後她不得不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也屢見不鮮。他們的愛情悲劇是怎樣發生的呢?上述的那位姑娘被戀人的外貌、氣質所吸引,被愛情的光暈心理所困擾,而對戀人的內在素質失去了審察力,終於釀成一樁婚姻悲劇。
女人擇偶過程中的光暈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當自己某一方麵的條件比較好的時候,就會產生自負心理,對未來的配偶進行過份的挑剔。這樣既可能因為眼界高縮小了自己的擇偶範圍,也可能因為偏重外的吸引而使未來的婚煙缺少健康的失天基因。有些條件好的女青年,在別人的眼裏,她們的婚姻問題理應不難解決,結果卻反而造成了老大難。應該說,自我評價中是光暈心理造成的擇偶要求過高過全,恐怕是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