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難產與刨宮產(1 / 3)

什麼叫難產

影響分娩的主要因素為產力、產道、胎兒及產婦的精神心理因素,這些因素在分娩過程中相互影響。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因素產生異常以及四個因素間相互不適應,而使分娩進展受到阻礙,稱異常分娩,也稱難產。顧名思義,難產也就是分娩遇到了困難。但是,產婦所說的難產和醫生所說的難產可能有些不同。產婦認為分娩時間延長、生得太慢或因宮縮疼痛難以忍受,就認為是難產,而醫生認為母體和胎兒沒有出現異常,隻是產程長了一點不是難產。相反,產婦認為很順利的分娩,醫生卻認為是難產,如臀位分娩,產力很好時在醫生助產下也可經陰道分娩,但是胎兒卻有窒息,也應視為難產。產力是分娩的動力,但受胎兒、產道和產婦精神心理因素的製約。分娩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隻有有效的產為一,才能使宮口擴張及胎先露下降。對分娩有顧慮的產婦,往往在分娩早期即出現宮縮無力。頭盆不稱和的產婦常發生繼發性宮縮乏力。宮縮過強、過頻的急產雖然生得快,但可發生產道嚴重裂傷和新生兒窒息的不良後果。

如何預測難產

大多數產婦可以順利分娩,但也有18%的產婦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難產。故有不少孕婦在產前問醫生:“我生得出來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決定分娩的3個重要因素,即產道、產力和胎兒。如果這3個因素都很正常,而且互相協調,就可順利分娩,若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因素不正常,就會發生難產。產道包括骨盆及宮頸、陰道等軟產道。骨盆的大小和形態是很重要的因素,凡骨盆狹窄或畸形的多數造成難產。另外,盆腔腫瘤阻塞或宮頸、陰道堅韌無彈性也可導致難產。胎兒的大小及位置正常與否與分娩難易有密切的關係。一般地講,胎兒過大或胎位異常,當然分娩困難。不過,胎兒的大小和骨盆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胎兒小,即使較小的骨盆也可娩出,這種情況產科稱為頭盆相稱;反之,骨盆大小正常的婦女,懷的胎兒過大,也可以造成難產,這叫頭盆不稱。產力是指臨產時子宮收縮加上腹肌收縮所形成的力量總和。產力很強的產婦可以克服頭盆輕度不稱所造成的阻力而順產,產力很弱的產婦即使頭盆相稱,也可使產程停滯,最終造成難產。因此,上述3個因素互相聯係、互相製約。

決定分娩的3個因素中,隻有產道可以通過孕期骨盆測量和陰道檢查或X線骨盆測量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胎兒的大小及胎位正常與否要到妊娠晚期才能大致做出判斷。而產力這個因素在臨產之前還是一個未知因素,要到臨產之後才能表現出來。因此,除明顯的因素外,一般要到臨產後才能看出分娩的勢頭,判斷出會不會難產,這好比參加長距離賽跑的運動員,跑一定距離後才能按勢頭判斷是否能堅持到底。

如何預防難產

決定分娩的3個因素中,如果有些因素是明顯異常的,如骨盆很狹窄或畸形或胎位嚴重異常、胎兒過大,這是無法改變的因素,不難預測其難產。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難產和順產是能夠互相轉化的,醫務人員處理不當或產婦合作欠佳,使本來可以實現的順產變成了難產;反之,出現難產苗頭時經過恰當的處理,也可變為順產。

避免難產的措施在於以下幾個方麵。定期的產前檢查過程中,對決定分娩的三大因素做好仔細檢查和正確判斷,對可以糾正的因素適時進行糾正(例如,胎位不正予以矯正、存在絕對難產因素時,及早決定剖宮產。

春臨產時產婦要與醫務人員充分合作,安靜、耐心、樂觀,有利於子宮收縮協調,加快宮口開大和胎兒下降。注意休息和合理進食,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和保持充沛的體力,以便在第二產程中運用有效的腹壓,加速胎兒的娩出。

現代產科中部分剖宮產是因為產婦合並有嚴重的內科疾病或妊娠合並症,為了避免產婦因重要髒器功能不良難以承受陰道分娩而用剖宮產盡快結束分娩,許多人也稱之為趣產。其實這些產婦的剖宮產,應另作別論。

什麼情況應用胎兒吸引器和產鉗助產

胎兒吸引器的作用是利用負壓吸住胎頭進行牽引和旋轉,有助於胎頭在產道內俯屈或仰伸,擴張產道,加速分娩。協助胎頭內旋轉,可矯治胎頭位置不正,使胎頭以最小的徑線娩出,並控製胎頭娩出速度。產鉗的作用是利用產鉗的兩個鉗葉,夾持胎頭兩側的顴骨部分,牽引出胎頭,偶爾也可旋轉胎頭,以糾正胎頭位置異常。產鉗的牽引力量比吸引器大。

這兩種器械應用於以下幾種情況:①第二產程延長,②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髒病等患者需縮短第二產程;③胎兒宮內窘迫需迅速娩出胎兒;④為防止瘢痕子宮破裂:⑤前置胎盤及胎盤早剝,可用胎兒吸引器牽引壓迫止血;⑥偶爾因胎兒吸引器吸引失敗改用產鉗手術的。

在施行吸引器助產時,產婦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以配合醫生操作。

耱通常手術需在會陰神經阻滯麻醉下行會陰斜切術。產婦不要因為打麻醉藥時的輕微疼痛而叫喊或扭動臀部,因此而影響手術操作。

在做陰道檢查及旋轉器械時有不適感,產婦不要用力,要充分放鬆會陰。

當產鉗或胎兒吸引器放置妥當宮縮開始時,產婦深深吸一口氣,並於子宮收縮加強時向下用力屏氣,配合醫生牽引,使胎兒迅速娩出。

胎兒娩出後,做會陰縫合術時要予以配合,有疼痛感覺時告訴醫生,但不要移動資部。如果產婦配合得好,手術就會順利進行。

什麼橫位分娩

胎兒身體與母體縱軸垂直為橫產式,俗稱橫位,也就是胎體橫臥於骨盆入口之上。臨產時,胎兒肩部首先下降,產科稱肩先露,這是一種對孕婦與胎兒最危險的胎位。除非是已死亡的胎兒或早產的胎兒,胎體可以折疊起來娩出外,足月活胎不可能經陰道娩出。這種情況若不及時處理,容易造成子宮破裂,威脅孕婦與胎兒生命。近年來加強了圍生期保健工作,已很少發生橫位分娩了。

妊娠後期,若發現胎位為橫位應及時糾正,可采用膝胸臥位、艾灸(或激光照射)至陰穴加以糾正。如果上述矯正方法失敗,應行外倒轉術成頭位,並包紮腹部以固定胎頭。若外倒轉術也失敗,應提前住院待產,決定分娩方式。足月活胎,伴有產科指征,應於臨產前擇期剖宮產。初產婦足月活胎,臨產後行剖宮產。出現子宮先兆破裂,不論胎兒死活,立即剖宮產。若為經產婦,足月活胎,宮口開大已達5厘米以上,且破膜不久,羊水未流盡,可在乙醚深麻醉下行內倒轉術,轉成資位,待宮口開全,助產娩出。

如胎兒已死,無先兆子宮破裂征象,且宮口開全,在全麻下行斷頭術或碎胎術。術後還須注意有無子宮破裂的情況。

臀位臨產怎麼辦

對於臀位是剖宮產還是陰道分娩,一般於臨產前根據產婦年齡、孕產次、骨盆類型、胎兒大小、臀位的類型等因素做出決定。

凡有骨盆狹窄、軟產道異常、胎兒體重大於3500克、妊娠合並症、胎兒窘迫、胎膜早破、高齡、初產、有難產史、胎位為足先露者,均應擇期剖宮產結束分娩。對於胎位為混合資位(也稱完全臀位,即胎兒雙髖關節及雙膝關節均屈曲,有如盤腿坐的姿勢)、單臀位(胎兒雙髖關節屈曲,雙膝關節伸直)、胎兒大小一般,骨盆正常的孕婦,可行陰道分娩。在接生的過程采取堵臀的方法,使陰道充分擴張,用一係列臀位助產法娩出胎兒。也就是說,臀位未必一定都要剖宮產。

骨盆異常有哪幾種類型

骨盆是陰道分娩的必經之路。在分娩過程中,骨盆是一個不變的因素。骨盆異常可影響胎位和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的下降,同時也會影響子宮收縮。在估計分娩難易時,骨盆是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間產前檢查時,就要作骨盆外測量,如發現徑線過小或形態異常,有時還要作骨盆內測量或X線測量,以確定有無頭盆不稱,決定適當的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