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檔:“震驚?”
運動員:“是的,震驚,我震驚於自己的體能、靈巧,以及一些基本素質。”
搭檔:“嗯?那不會讓你更加膨脹嗎?”
運動員:“不不,你沒聽懂我的意思,我是說看著自己的動作感到震驚這件事本身。”
搭檔:“啊……我明白了,指的是震驚於過去的自己,而且意識到兩年的荒廢已經使你無法做到了,是這樣吧?”
運動員沉重地點了點頭:“是這樣。看著自己曾經朝氣蓬勃的樣子,我突然明白了,我往日的所有成就,其實源於各種自己曾經看不上的笨功夫和基礎訓練,正是那些才讓我掌握了我的天賦。所以那時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笨、多蠢……”
搭檔:“再問你一個小報問題:那時候你有多出色?”
運動員:“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因我而驕傲,包括我的對手。”
搭檔:“現在呢?”
運動員:“如果那幾年不浪費掉,我早已遠遠地超越……”
搭檔打斷他:“等等啊,上一個賽事,你不是已經重新奪冠了嗎?”
運動員:“你們看過我當年的比賽錄像嗎?我現在還不及那時的一半!”
搭檔:“你的目標是那時嗎?”
運動員:“不,我要超越!”
搭檔:“可是,照你目前的訓練強度來看,這樣下去可能會毀了你……”
運動員:“不可能,我知道自己的潛力還未真正釋放出來。”
搭檔眼裏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得意:“嗯……我明白了……”
在回來的路上,我問搭檔:“你發現什麼了?”
搭檔翻著手裏的雜誌:“你應該換個問題。”
我扶著方向盤笑了,這個家夥一貫如此:“OK,請問,您知道問題所在了?”
搭檔把雜誌扔到後座上,眯著雙眼:“不過,在這之前,還有幾個細節我想知道。”
我:“什麼?”
搭檔:“你跟他的隊友、教練和指導都聊過,對吧?”
我:“對。”
搭檔:“他現在真的就是他說的那樣嗎?遠遠不如當初?”
我想了想:“這個沒法直接作比較的,你知道,評述不一,我覺得他的教練和指導的說法比較客觀。”
搭檔:“說說看。”
我:“幾年前的時候,他的表現確實非常出色,而且當時他所遇到的對手也並非泛泛之輩,都是這項運動的頂尖好手。但不容忽視的是,恰好那時期他正處於高速成長期,所以很多方麵他自己能感受到還有上升的空間。然而,在複出後這一年多裏,他已經開始進入到穩定期了,不過他似乎並沒意識到這點,隻是一味地期待著自己能夠更強大,所以就造成現在這種‘永不滿足’的狀態。可真的按照實際水平來看,現在的他更出色,因為他除了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賦外,還能自我鞭策……但是鞭策得有點兒過了……大概就是這樣。這是他的教練和指導說的。”
搭檔:“嗯,我懂了……不過,關於上升空間的問題,我認為還有很大的餘地。”
我:“為什麼這麼說?”
搭檔:“他的體能已經開始進入到穩定期了,但是其他方麵還有更多的空間。”
我:“你指什麼?”
搭檔轉過頭問我:“你知道人的無限潛力來自於哪兒嗎?”
我:“訓練?飲食?情緒?”
他笑了:“錯,來自於記憶。”
我:“什麼意思?”
他:“專心開車,回去告訴你。”
回到診所後,我們各自沏了一杯茶,然後都去了書房。
坐好之後,我看著搭檔:“說吧,大師,你在車上提到的記憶是什麼意思?”
搭檔:“我們都知道他很優秀,對吧?而且除了他本人外,我們都很清楚他比那個時候更強大,但是問題就在於為什麼他對自己不認可呢?初始原因就來自於記憶。”
我仔細想了想:“……你是指……他把記憶中自己曾經的表現完美化了?”
搭檔:“這隻是最初始的原因,還有呢?”
我:“還有?嗯……我不知道……”
搭檔:“悔恨。”
我:“嗯?悔……哦!我知道了,你是說他對自己荒廢那兩年的悔恨?”
搭檔:“是這樣的。出於對放縱自己兩年的悔恨,他把曾經輝煌的記憶過度完美化了,他那個時候真的就像自己說的那樣,那麼出色?不見得。其實他自己很清楚這點,也提過當年是‘仗著年輕,用體力彌補訓練不足和技巧上的失誤’。你看,這已經說明問題了。而現在他通過訓練掌握了更多技巧以及經驗,所以他認為加上原本的天賦,應該更出色才對。他的上一個賽事我看了,基本都是壓倒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認為自己不如以前,執意認定假如那兩年不荒廢,他本可以表現更出色。已經是壓倒性獲勝了,依舊不滿足,那他要的是什麼呢?他要的是戰勝完美記憶!因此,他超負荷訓練,拚命以求能彌補失去的時間,超越曾經的自己。現在的問題是,他是無法超越的,因為,記憶中的自己是完美的。”
我把整個邏輯推了一遍:“是這樣。”
搭檔:“但是,剛剛我在路上說過了,他還有潛力,也就是說,能夠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