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指人們在某種場合、情景中所產生的某種輕鬆、宜人的感覺。它可以包括疲勞時衝熱水澡所得到的舒適感;通過體育考試之後的輕鬆感,等等。產生這種愉快感的原因可以是不同的:既有物理的、生理的原因,也有社會的、自然的原因。在進行了較長的緊張繁忙的工作、學習之後,與朋友、同事或家人到風景旖麗、氣候宜人的地方去度假,不失為調劑心境之舉,它會使你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也可以到優雅別致的藝術館、令人讚歎不已的博物館或者使你心潮起伏的音樂廳,它會有令你流連忘返之感。這種情感的來源就在於感覺上的愉悅。
(2)內驅力的愉快
它指當人們在生理上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快感。這種感覺主要包括食欲、渴感、性欲等方麵的滿足感和排泄後的輕鬆感。內驅力是人類維持有機體體內平衡、生物周期循環的一種機製。當生物節奏出現失調或體內失衡時,往往會使有機體為重新滿足生理需要引起內驅力的產生。舉個例子,我們在非常饑餓的時候美美地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使機體對食物和水分的需要得到緩解之後,內驅力激活程度下降,需要的滿足導致緊張的解除,從而產生明顯的輕鬆愉快的感受。
(3)現實中的愉快
它指人們在娛樂、嬉戲、玩笑中所產生的愉悅之感。如每當節日晚會、同學聚會、朋友來訪或家人團圓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歡樂、祥和的愉快之感。它們不僅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人們情感享受的一個途徑。逗人的相聲、滑稽的戲劇、詼諧的表演、幽默的笑話都會帶來歡快的笑聲、親密的情感、鬆弛的神經,有利於大家的身心健康。
以上幾種經常遇到的愉快感確實可以起到調節人們生活情趣的作用,可是這些類型的愉快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持久而又深刻的歡樂,是在人類有意義的活動中產生和形成的。因為受到社會認同的成果,可以增強獲得者的自信,激發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因此,藝術演出的成功、競賽中的獲勝、科學發現的產生、高中畢業生獲得自己理想大學的入學通知書等等,不僅本身具有社會或個人的價值,而且可以為成功者帶來發自內心的喜悅。
幽默是使人避免緊張尷尬,產生輕鬆愉快心情的一個重要途徑。人們對同樣的刺激是激發積極的情感還是引起消極的情緒全在一念之間。有時我們如果以寬容的心情和幽默的態度對待他人有意或無意施加的羞辱和難堪,往往可以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免得事態惡性發展。下麵的例子就可以說明幽默的妙用。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有一次在鄭國與弟子們失散了,他隻好獨自站在城郭東門等候。一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弟子子貢說:“東門有個人,長得奇形怪狀,累得好像喪家之狗。”子貢把這句話告訴了自己的老師,孔子坦然笑道:“說我像喪家之狗?確實是這樣,是這樣的啊!”作為一代宗師的孔子居然能在學生麵前對這種汙辱性的語言一笑了之,的確表現出萬世師表的氣度。
當你心情開朗、神情自若時,對於那些蠅營狗苟、一副小家子氣的人,就會覺得他們表演得實在可笑。但是,凡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自尊心特別強烈和敏感,因而也特別脆弱,稍有刺激就有反應,輕則板起臉孔,重則馬上反擊,結果常常是爭了麵子沒麵子。善於自嘲的人心裏就踏實得多,自尊心不會輕易受到傷害。你說我傻瓜,我說謝謝你的讚譽,你還能說什麼呢?自嘲不是一種自貶或怯弱,而是一種瀟灑的自尊,大度的情懷。在人際場上、官場上和生意場上,自嘲是輕鬆地保持自尊的武器,就是真的遇到難堪的人、尷尬的事,自嘲一句便可找到台階。
春秋戰國時期,張儀是個巧舌如簧的人,他到處遊說諸侯,但有一次卻因誤會被人痛打了一頓。等他回到家裏,他妻子就說:“哈哈,假如你不讀書遊說,怎麼會有這樣的羞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妻子回答:“舌頭還在。”張儀說:
“這就夠了。”這充分表現了張儀幽默樂天的性格。
幽默的品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誌。假如一個人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得失榮辱都可以付之一笑的話,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假如一個人過於現實,老於世故,那麼也就難有幽默之感。
輕鬆愉快還可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產生,從相互信任中得到。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當你滿足他人需要的時候,也得到了對自己本身能力的認識以及他人的信賴,從而增強了自信心;而當你需要別人鼓勵、支持和幫助的時候,也容易在得到滿足的同時,產生對他人和集體的信任和尊重,這樣的人將會感到幸福快樂。鄭板橋說過:“為人處,即是為己處。”意思是替他人著想,也就是為自己打算。這跟現在所講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同一個道理。
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往往可以感染周圍的人,因而容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密切的關係又反過來為人們帶來輕鬆愉快的感受。而孤獨無友的人卻相反,他們體驗不到這種人間快樂的真諦。
人們的微笑,常常是產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引發因素。它有助於友誼的建立,有利於彼此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諒解和互相信賴。它會使人們勇於承擔社會義務。有研究顯示,經常臉上出現喜悅神情的兒童最容易與同伴相處,常常得到別人的喜愛,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朋友;同時他們也更多地表現出同情心,更喜歡探索、冒險和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