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情緒 事出何因
(一)遺傳因素
廣場恐懼症患者的近親中,該症發病危險高,同時發現廣場恐懼症患者的親屬中驚恐發作的患病率也高,且女性親屬的患病率較男性親屬高2~3倍。
(二)精神分析解釋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恐懼症看做是起源於童年期的心理衝突。他認為,如果童年期的孩子心理活動遭到壓抑,沒有及時得到緩解或消除,就會逐漸形成一種自卑情緒,因缺乏自信而導致不安全感,以後便轉移為恐怖現象。比如,一些社交恐懼症的產生,絕大多數與其父母不正確的家庭教養方式有關。壓抑、封閉的家庭教育和家長過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孩子懦弱敏感的個性。還有的家長喜歡用某種動物嚇唬孩子,以使孩子就範聽話。殊不知,這樣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嚴重的孩子更易產生社交恐怖症。
(三)條件反射解釋
恐懼症是出於某些無害的事物或情境與令人害怕的刺激同時多次出現,形成條件反射,產生焦慮,成為患者恐怖的對象。這種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促使患者采取某種行為去回避它。如果回避行為使患者的焦慮得到減輕或消除,便會成為一種強化因素,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使這種行為本身固定下來並持續下去,就形成了恐懼症。例如小剛害怕和女生談話,覺得跑開了,就不緊張了。以後見到異性時,小剛就習慣性地跑開,最後對異性形成了恐懼感。
(四)心理因素
研究發現,很多患有恐怖症的患者,大都存在個性或認知缺陷,比如膽小、懦弱、害羞、內向、敏感、自信心不足、愛麵子、爭強好勝,過於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評價。對批評特別在乎、特別敏感的人易患社交恐怖症。
恐懼防治 健康小貼士
恐懼症對人的社會功能產生較大影響,患者因此不能正常學習、上班和社交,患者本人也很痛苦,但恐懼症可以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臨床上通過心理、藥物等方法的綜合治療,大多能夠病愈。
(一)說理開導治療
對恐懼症患者要進行說理開導,疏導其恐懼、焦慮情緒。向病人指出疾病的性質、病因、病的危害、病情的程度,使病人認真麵對疾病,既不輕視,也不畏懼恐慌;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運動支持法
就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法來克服膽怯、恐懼情緒,增強信心。比如,將兩腿平穩地站立,然後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鍾後放下,每次反複做30下,每天這樣做二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在恐懼時一般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這時,要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與別人在一起時,開始時不妨手裏拿著一樣東西,比如一瓶水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會感到舒服些,放鬆些。
(三)音樂治療
音樂可以調節情緒,改善生理功能,對患者具有較好效果。音樂治療就是讓恐懼症患者采取比較舒服的姿勢聽音樂,緩解恐懼情緒。但它是一種輔助性治療方法,如果配合使用其他治療方法,效果會更好。
(四)閱讀治療法
患者通過閱讀書籍達到治療的目的。通過閱讀,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受挫折時的心理或生理反應,補充知識的不足,消除偏見和誤解;消除恐懼、羞怯和自卑自責的心理;激發其想象能力,擴充興趣和生活內容;有利於心身休息和康複。
(五)精神轉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