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第三講 “壓力”知多少(1 / 2)

“老鄉,請過來喝口茶!”“老鄉,過來坐一下嘛,擺會兒龍門陣!”在重慶市九龍坡區一建築工地旁,幾名西南大學“義務心理谘詢員”正在自己搭建的簡易茶棚前以這樣的方式吸引著過往的農民工朋友來進行心理谘詢。

2008年由西南大學心理學院45名本科生和11名研究生組成的“關注農民工心理健康,幫農民工減壓”義務心理谘詢團分成8個小隊奔赴重慶九龍坡區、巴南區、大渡口區等農民工相對集中的街道以及民營企業、建築工地搭建“心理茶館”以“話療”的方式幫助農民工緩解心理壓力。

“好像心頭一下就不哽了,看啥子都順眼多了!”自萬州來渝打工的王某在試了“義務谘詢員”的減壓方法後,對圍觀的群眾說。而在20分鍾前,王某還一臉陰雲並粗暴地拒絕了隊員們與他閑聊的邀請。在經過隊員們的軟磨硬泡和巧妙提問後。王某終於打開了話匣子:心頭一天煩得很。工作很辛苦,負擔又大,動不動就發火,老婆娃兒都要遭我打,我都不曉得是咋個的……隊員們告訴他,這是一種心理問題,是壓力過大造成的。並當場教了他幾個簡單的減壓方法,還告訴他如何在平時調節自己的心情。在活動現場,隊員們還向過往的行人散發了自製的《心理健康常識》小冊子,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畫麵向大家介紹了常見的心理疾病和簡易自我療法。

壓力問題全社會普遍存在。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張慶林教授說:“我們關注了白領階層,大學生的壓力問題,而農民工的壓力問題更需要我們高度關注。”搭建心理茶館,用“話療”的方式,幫助農民工減壓,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感到壓力大,就業、戀愛、婚姻等無處不存在壓力。報紙、電視等各種媒體也經常出現有關壓力問題的報道。大部分人都存在壓力,尤其是管理階層和白領人士,壓力比一般人更大。近年來,因壓力導致生命早逝的例子也屢見媒體。中國愛立信總裁楊邁,在跑步機鍛煉時猝死;韓國現代集團總裁鄭夢憲跳樓自殺;十年前,上海大眾的總裁方宏跳樓自殺;某中學學生因學習壓力太大而自殺……

壓力已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一大敵人,如何應對壓力,無疑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也是改善工作與生活質量的重要課題。

那麼,什麼叫壓力呢?

心理學認為,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的體驗過程。也就是說,壓力是一種體驗到的東西,它無法離開個體而單獨存在。

這個定義告訴我們,適應壓力,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承受壓力能力強,有的人承受壓力能力弱。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身體狀況下其承受能力也不同。比如,同樣麵對的是生活貧困問題,有的則表現為“窮快樂”,整天樂哈哈;有的則鬱悶,失去生活信心,看不到個人前途,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由此可見,壓力並不單純是客觀事件自身,而更多的是人們的一種主觀體驗。每個人主觀體驗是不同的,因而,人們對壓力的定義有不同的說法。

(一)壓力的種類

壓力可分為以下幾類:

1.一般單一性生活壓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各類生活事件。這些事件,是人們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如:完成困難的任務、遭遇從未經曆的事情、戀愛、婚姻、就業、失業、親人亡故、遷居、旅遊,等等。在生活的某一時間階段內,經曆著其中一種事件,並努力去適應它,而該事件的強度又不會使我們精神崩潰,這種被我們體驗到的壓力稱為一般單一性生活壓力。

經曆一般單一性生活壓力,對於承受人來說,其結果並不完全是負麵的。很多人在經曆過一次壓力之後,會提高和改善自身適應能力。許多研究也證實,經曆過各種壓力而未被擊垮的人,可以積累許多適應壓力的經驗,從而使他有利於應對未來的壓力。這正像通常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