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第四講 心境障礙防治對策(1 / 3)

心境障礙防治的目的是控製急性發作和預防複發。躁狂症患者的興奮、衝動及抑鬱症患者的自傷、自殺觀念和行為是常見的和需要預防的問題。心境障礙的防治方法很多,主要介紹以下幾種:

(一)心理教育法

目的是保護和促進人們身心健康。通過講座,傳授心理保健知識;還可以與人們共同對心理問題進行剖析交流、專題討論,聯係實際地進行心理健康與修養的教育。讓患者在進行治療的同時,還要接受心理疏導教育,認識自己非正常的思想、情感和行為表現,減少因模糊觀念而焦慮、抑鬱,爭取家庭和社會支持。隨著病情的好轉,還要克服性格弱點,正確對待疾病,以正確麵對未來。

(二)心理谘詢法

谘詢師幫助求助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礙,使其能適應社會生活,處理好人際關係,順利完成社會角色轉變。谘詢過程中,谘詢師動之以情,遵循聆聽、保密(有些深層內容要絕對保密)、疏導(對其提出的特殊問題作麵對麵的指導)原則。相互信任是谘詢取得成功的基礎,谘詢過程是雙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過程,所以隻有在患者病情比較輕微、情感認知比較正常的狀態下進行。從而,在患者早期和恢複期使用此種方法比較好。

(三)家庭治療

首先要理順家庭關係。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或不正常的關係往往是發病的誘因。家庭治療的第一原則是愛,對於患者的過激行為,家庭成員應予以製止;對患者的良性行為給予表揚與獎勵。治療的過程是漫長的,愛是支持家庭療法的力量。其次要製訂相應的治療方案。對於情感失調,尤其是過度興奮的患者可以采取“關禁閉”的方法,以5~10分鍾為一禁閉限度。一旦患者情緒恢複,則立即給予獎勵。通過這種方法,可逐步形成患者的是非觀。一般家庭可采用有建設意義的有助於提高患者生活熱情的活動,如做飯、燒菜來緩解抑鬱情緒,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參加娛樂、體育活動對調節患者的情緒,增進患者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家庭治療中還應注意培養患者自信心,針對患者的興趣、愛好,讓他從事寫作、雕刻、繪畫、編織等有一定社會價值的工作。家庭成員應在讓患者走上社會方麵多出一點力,對患者在工作上的不適應給予幫助、鼓勵和支持,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貝克治療

常見患者有以下錯誤認識。其一,過於普遍化。由於有過一次不愉快的經曆,患者就認為在別的事情上也會同樣倒黴。如一個羞怯的男青年邀一個姑娘約會,被拒絕後,他對自己說:“我永遠也得不到約會了,我終身將是孤獨和悲慘的。”其二,精神過濾。患者看到事物的消極或積極一麵,腦中就總是想著它,好像戴上了一個特殊鏡片的眼鏡,把另一麵的東西都過濾了。於是便很快得出結論,認為每件事都是極端消極或極端積極的。其三,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即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己。其四,武斷地亂下結論,不檢驗假設是否正確,而是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如自己失敗了一次,展望的未來全是災難。其五,放大與縮小。誇大或縮小事物的本來麵目、水平等。其六,“應該”論。“我應該做這件事”或“我必須做那件事”。其七,亂戴帽子。用“我是個成功者”或“我是個失敗的人”來為自己貼標簽。其八,個人化。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別人幹什麼,都與自己有關。

針對上述錯誤認識,可以嚐試以下貝克治療方法:

第一,認清“自發性思維”。由於這種思維是孤立出現的,所以必須當病態行為發作時讓患者立即體會產生了什麼怪念頭,然後把這些怪念頭記下來;讓患者用冷靜的旁觀者眼光看待自己的不良觀念,然後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對待不良觀念所發出的指令。這必然使患者感到焦慮,可同時采取放鬆法和傾訴法,把自己的不良觀念訴說給親近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