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第一講 飲食障礙概述(1 / 3)

飲食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人在飲食中攝取的營養失衡或過量或不足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如果營養不足,特別是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就容易患佝僂病、糙皮病和其他營養缺乏症。如果營養過剩,則易患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壓症、糖尿病乃至心血管疾病等等。在前10位的死亡原因中,有一半的原因與飲食、營養密切相關,分別是心髒病、癌症、中風、糖尿病和動脈粥狀硬化。醫學界公認肥胖症還與腎、膽囊疾病、多種形式的病症、肺功能下降有密切關係,肥胖已成為影響人的健康長壽的天敵。

人的胖瘦除了與遺傳因素,飲食的數量、質量有關以外,還與人們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密切相關。湯加的傳統習俗是以胖為美,新娘在即將出嫁前的一段時間裏總要把自己關在家裏養得胖胖的,以在婚禮上被人讚賞和得到女伴們的羨慕。

如今,以瘦為美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時尚。各國刮起了愈來愈強勁的減肥風。肥胖固然對健康不利,而為了苗條、消瘦而過度節食、禁食是否能給人帶來健康呢?厭食症與暴食症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他們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厭食症緣由“瘦為美”

厭食症最初的涵義是指食欲不振,乃至對進食的厭倦,其實質卻是因為擔心身體發胖而拒絕進食。我們所說的真正的厭食症是指通過限製進食以達到減輕體重的禁食行為。

禁食型厭食症,即借助於限製食物的攝取來減輕體重,厭食症典型被稱為清除型厭食症,這些人在飯後服藥促使嘔吐或者服用瀉藥、利尿藥來減輕體重。

厭食症的具體症狀表現為:

第一,以追求削瘦為目標。他們努力將體重控製在低於標準體重的最低限度,甚至低於標準體重的85%。害怕變胖,即使體重已低於正常標準仍時刻為此擔憂,為此而恐懼、煩惱。

第二,由於經常處於饑餓和半饑餓狀態,厭食症患者十分專注飲食、食物。他們經常以吃為話題,研究食譜和烹飪技能,以實現精神的會餐。他們禁食或節食,其實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第三,厭食症患者對自己形象的感知是錯誤的,他們的思考方式往往是扭曲的,存在著明顯的體相感知障礙,其體征雖消瘦並低於標準體重,但仍嫌自己過胖,對自己的身體評價不高,認為自己缺少魅力。

第四,厭食症患者中有90%~95%為女性,該病與女性相關的症狀表現為閉經,且連續閉經3個月以上。

第五,厭食症的症狀不但表現在身體上,而且也表現在心理上。厭食症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失眠症、睡眠障礙等,特別是強迫症在厭食症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

營養缺乏 引發內科疾病

由於厭食症使患者長時間處於饑餓、半饑餓狀態,營養極度缺乏,整個機體及器官消耗掉的能量、營養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從而直接影響到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的進行,並導致一係列內科疾病的發生。

對於患厭食症群體最多的女性而言,閉經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12歲至50歲左右的婦女每月一次的月經是正常的生理機能和規律。如果失去了這種機能和規律就會在內科和婦科等發生問題,產生疾病,已婚婦女就會患上不孕症。

出於厭食症患者的營養攝入不足,熱量供給達不到身體需要,患者的體溫偏低,血管的彈力低下,血壓低於正常標準,這就是身體患病的一個很重要的預警信號。

從體征上來看,厭食症者會出現營養不良性浮腫,出現在下肢乃至麵部。通過心電圖可以觀測到心髒的跳動明顯變慢,心髒的功能正在受到損害。

作為人體發動機的心髒,缺乏營養的供給、能量的來源仍要繼續工作,久而久之必然在嚴重缺失的情況下發生心髒衰竭以及循環係統的衰竭,從而導致死亡。

上述疾病還會在外表體現出來,表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