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對於本我和自我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可能會不聽話,雙方就會僵持不下。”影片中的傑克和泰勒正是處在這種僵持不下的狀態。傑克是自我的表現,他過著中年獨身的生活,在社會上有體麵的工作,住著高檔的公寓,享受著物質豐富帶來的快感。可是,他也有苦悶和難過的時候。在公司裏,受到老板的欺壓卻不敢吭一聲,想揍他卻始終不敢動手;他頻繁地買名牌家具,生活過度依賴物質而毫無節製;失眠六個月後隻能通過聆聽他人的痛苦解脫自己……在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傑克麵無表情,臉色蒼白,整天惶惶不可終日。泰勒則以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式呈現:他從事的行業本可以讓他過上同樣體麵的中產階級生活,泰勒偏偏住在爛房子裏,穿著邋遢的衣服,整天都在講髒話,詛咒父親和上帝。
其實,這個全身散發著摒棄中產階級價值觀的泰勒,正是傑克的本我所在。在傑克身上,這兩種人格同時存在,卻在背道而馳的路上向前行進著。在主流的社會標準、價值觀和藝術取向下生活的傑克,並沒有體會到這種製度帶來的快樂,於是他渴望解放,渴望能夠擺脫各種道德的束縛,追求純粹的自由。然而,他本身的怯懦讓他隻能委身在這樣一個社會體係之下,壓抑著自身的欲望,在消費主義彌漫的日子裏漸漸失去存在的意義。於是,內心中所有的力量轉向自身——他幻想出一個極具破壞性、反抗性的另一個自己,由他來完成自身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以達到內心的滿足。
泰勒組織成立了“搏擊俱樂部”,並且將其發展為規模宏大的地下組織。俱樂部成員將其看作新的上帝,對他的話言聽計從,這既是傑克內心控製欲的釋放,同時也讓他的內心從懦弱走向強大。對於參加搏擊的人來說,“搏擊俱樂部”起到了像宗教團體和疾病治療團體同樣的慰藉作用,而且還給那些內心壓抑、充滿空虛和絕望的人提供了發泄的機會,正是如此,所有的成員才對泰勒產生了一種近乎宗教信仰的虔誠。
看到了傑克的人格分裂,那麼之前所有離奇的事件也得到了解釋。炸掉公寓的是傑克自己,和瑪拉上床的是自己;指揮俱樂部成員四處破壞、甚至炸毀大樓的也是傑克自己。作為反抗的目的,他要獲得真正內心的自由。自由的前提,就是毀滅一切,一切物質、一切道德規範、一切既成的枷鎖和束縛。但是,毀滅真的能夠帶來自由嗎?導演在影片的最後並沒有給出他的答案。
當一幢大樓轟然倒下之後,代表本我的泰勒死去,代表自我的傑克牽起了瑪拉的手。這是代表一切的反抗都是虛無,還是社會的約束戰勝了原始的衝動?姑且放棄對終極答案徒勞無功的追尋,至少這部電影在提醒我們,在爭取自由之前,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電影信息
中文片名:搏擊俱樂部
英文片名:Fight Club
導演:大衛·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愛德華·諾頓
片長:139分鍾
上映時間: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