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再婚家庭的教育心理問題(1 / 2)

一、再婚家庭的現狀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再婚者和再婚家庭也會增多。在傳統社會,特別是在一貫褒揚婚姻的恒定久遠,提倡女子“從一而終”、夫婦“白頭偕老”的中國,再婚家庭通常都會被人看成異類家庭,甚至會被排擠,受著異樣的目光。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再婚隊伍不斷擴大,中國每年進入再婚隊伍的,在50萬至60萬人之間,20世紀90年代就躍升到70萬以上。除了個別年份,基本上都是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調查顯示,再婚家庭中40.5%的兒童情緒不穩定。這是因為再婚家庭孩子從小就受父母、祖父母的一致性教育,他們對孩子的需求嗬護是發自內心的。而再婚家庭的兒童因為有了繼父或繼母,內心難以接受或難以完全接受,在心理上會產生抵觸情緒。當與親生父母在一起時,表現為快樂、自由的情緒和行為;而在繼父或繼母麵前,則表現為冷漠,拘謹的情緒和行為,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問題。

二、再婚家庭對子女的影響

離婚意味著一段錯誤情感的終結,再婚則是對愛情生活的再次延續和重新嚐試。成人的世界變幻莫測,孩子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裏,很容易成為父母感情的犧牲品。在自己感情受創的時候,又有多少父母真正關注過他們小小的心靈到底是晴天還是雨天呢?

我們周圍離婚的人越來越多了,攜子女再嫁或再娶的也為數不少,教育問題就成了再婚家庭的重大問題。雖然再婚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給予他們心靈一個慰藉,然而,這就可以彌補他們心靈的空缺了嗎?畢竟繼父母與孩子沒有血濃於水的血脈親情,繼父常缺乏男人應有的寬容,繼母也少了女人應具備的溫柔,無辜的孩子卻不得不麵對這一切,承受著本不該由他承擔的壓力。

再婚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父母的離異或喪父、喪母已經使這些孩子經曆了一次磨難,父母的再婚又使他們麵臨更為複雜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心在麵對家庭的挫折和壓力下很難得到正常的發展。當孩子還沒有恢複,沒有從陰影中走出的時候,家長的再婚又使孩子麵臨更為複雜的生活環境,他們無法接受,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用沉默、發脾氣、搞惡作劇來表達內心的焦慮、不滿和憤怒。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家庭中成員的喪失和增加都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心理衝擊,更何況是父愛或母愛的缺失,更容易出現憂慮、緊張、壓抑等各種消極情緒,而這些問題又得不到及時而妥善的解決。繼父母們該如何在新家庭中找到自己的適當位置,使孩子重新獲得父母的愛,並健康而快樂地茁壯成長呢?

有人說,再婚家庭就像一個布滿裂痕的花瓶,放在高高的地方,隻要輕輕一觸,就會支離破碎。事實上,再婚家庭的關係往往比一般家庭更脆弱,更容易破裂。再婚家庭有兩個敏感“雷區”,一個是對方的前配偶,一個是和前配偶生的孩子。很多人在再婚時已有自己和前配偶生的孩子,這些孩子常常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的敏感點。那些一進入新的家庭就要準備給別人的孩子當後媽、後爸的,心理自然很緊張。他們深知,和繼子女關係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再婚後的婚姻生活,也影響到自己的社會形象。

再婚就如同續寫一個故事,續寫的主人公必須要以前麵的故事為基礎,不能忽略前麵的鋪墊。過去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一直籠罩著再婚夫妻將來的生活。因為再婚,我們麵對的家庭關係可能要成倍地增加。上一次婚姻留下的最無法忽視的“饋贈物”是孩子。有的再婚家庭夫婦雙方都是再婚的,而有的則僅是一方再婚,另一方初婚。初婚一方對繼父母的角色往往有一個艱難適應的過程。因為適應不良,會對孩子和婚姻造成極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