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青少年道德心理的特點(1 / 2)

青少年道德心理在存在的方式上具有獨特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一、青少年道德心理的基本特征

1.具有明顯的自發性

青少年對社會道德現象所產生的心理反應是出自內心的自然而然的直接感受,是自發的,不是強製的,是一種以感性的、情緒的因素為主體的道德意識,隻不過每個人的道德心理活動的度與量有差別。當社會道德生活對主體產生作用後,青少年就會情不自禁地對某種道德現象作出或熱烈、或冷淡、或憤怒、或高興、或憂心忡忡、或充滿希望等不同或相同的反應,這就是道德心理現象的表現。很難想象某種道德心理現象是人們共同有意規定成以一種模式而不是以另一種模式表現出來的。但自發形成和存在的社會道德意識,也不純粹是偶然的,確實是受到一定思想動機的支配,並且它同人們其他的精神活動以及過去的經驗現實的各種經曆、感受、氛圍、背景條件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直接或間接地顯示:屬於社會某一集團或某階層的青少年,他們的經濟利益和道德要求,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靈感爆發。同樣,青少年參與社會各種道德關係和道德實踐活動所積累的經驗,最初也總是以感覺、情緒、願望、習慣等形式反映在頭腦中,形成非係統化、理論化道德心理活動。

2.具有多重、複雜、隱蔽性

青少年道德心理超出了個人生理素質、個體心理特征、經曆等的製約,從總體上體現了處在一定曆史與現實條件和道德生活環境下的青少年群體的道德意識特征。由於青少年是置身於各個不同的國家、民族、階級、集團、群體和各種文化曆史背景中的,青少年心理必然受到各種階級、階層、集團、民族、宗族、群體和地域等各種社會心理和各種社會意識形態以及文化、曆史、傳統、現實社會環境和事件等多層次、多結構、多方位的交叉、混合的製約與影響,加上青少年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更具有自身複雜的特殊性,因而青少年道德心理在反映內容和反映形式上都表現出交織重疊和多變的複雜多重性。同樣,人們的道德活動也都伴隨著來自不同層次和方向的心理狀況、情感和意向,使得人們對它往往感到難以把握。青少年道德心理的這一特點亦體現了整個社會中人的精神的層次性和結構的複雜性。

3.青少年道德心理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社會心理在特定的環境中和一定的時間內,沒有明顯的表現或顯著的反映形式,而僅僅潛在於主體之中,青少年道德也有這個特點。在一定時期、一定環境中,青少年的某種道德心理藏而不露,仿佛一段道德“暗流”,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它沒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沒有統一的整體形式,隻是潛在於主體之中,卻又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青少年心理發展變化毫無規律可言。

4.具有不穩定性

從社會發展史來看,一種社會的生產關係在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下,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不變。作為反映這一社會經濟基礎的各種思想理論體係,如一定時代的宗教思想、法律思想、哲學與倫理思想等,可能適應於整個時代的需要,在較長時期也會呈現相對穩定狀態。而青少年道德心理則相對變化較快,它可以極敏感地以直接的方式,及時地反映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一些微小發展變化,國際、國內突發的大小事件和活動,都可以引起青少年產生相關的道德心理活動。青少年的這些道德心理活動往往自生自滅,變化很快。當新的社會現象出現,尤其是重大事件往往使青少年的道德注意力迅速指向新的對象,從而青少年道德心理呈現新的動態。當然,青少年道德心理在宏觀上也有穩定的因素,但相比之下,它對社會道德存在的反映要比思想理論意識形態來得快,變化得也比較快,呈現相對不穩定狀態。

5.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鮮明的時代性

青少年心理具有廣泛的社會性色彩。因為在社會道德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道德角色,人的心理也就必然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從某種意義上看,一個人的成長史也是其道德社會化的曆史。它不隻是有名望的社會道德人物才具有的,而是一種為一般群眾或生活在社會中的各種階層青少年都具有的社會道德意識。同樣,人類社會的文明史不隻是少數道德家、領袖的活動史,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道德活動,創造自己的道德文明。盡管有的青少年或許並不具備或不懂得社會的道德、法律、哲學和倫理等係統的理論知識,但他們置身於社會生活中,就會或多或少、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社會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熏陶。同時,社會道德生活又總是以各種方式間接或直接地觸及人們的各種利益。因而,一般的社會群眾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社會道德生活采取一定的態度,並在一定的心理活動觸發和調節下,評價社會道德現象,參與道德活動。即使有些青少年宣稱不過問道德、回避道德、厭倦道德生活,或希望逃避道德生活,這實際上也不過是對現實生活產生的異常道德心理。總之,道德心理對青少年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