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了解和掌握森田療法、暗示療法與催眠療法的治療原理、方法步驟和操作技術。
[內容提要]
心理谘詢的治療方法除了前麵敘述的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理情行為療法等幾種主要的治療方法以外,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也廣為人們使用,如森田療法、暗示療法與催眠療法、音樂療法、兒童中心遊戲療法、家庭療法、沙盤遊戲療法、支持療法、婚姻療法等,在此我們隻對前麵六種治療方法進行簡單介紹。
第一 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是日本學者森田正馬教授於1920年創立的心理療法。幾十年來,經森田的後繼者不斷發展和完善,已成為一種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並被國際公認的一種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這種方法的中心理論是精神交互作用理論,即對某種感覺集中注意則感覺會敏銳,感覺敏銳又把注意更加固定化在那裏,這種感覺和注意相結合而交互作用,就會增大其感覺的精神過程。因此,森田理論認為,疑病傾向和疑病素質是構成神經症的基礎。因為有疑病傾向的人求生欲望強烈,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健康方麵,容易把正常的生理反應誤認為是病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神經症的心身症狀。對發病具有決定作用的是疑病素質,而對症狀發展具有決定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
一 、治療原理
(一)“順應自然”的治療原理
順應自然的治療原理是按事物本來的規律行事,即使症狀存在,也不去抗拒排斥,而是帶著症狀積極生活。
(二)“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
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認為,與人相關的事物可分為兩類:可控製的事物與不可控製的事物。可控製的事物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誌,可以進行調控和改變的事物;不可控製的事物則是指個人主觀意誌,不能進行調控和改變的事物。該治療原理要求患者通過治療,學會不去控製那些不可控製之事;但要學會控製那些可控製之事,即為所當為。
二、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分為住院治療和門診治療兩種方式,而住院治療被認為是治療神經症的最佳方式。
(一)住院治療
住院治療過程分為四期:
第一期為臥床期,通常需要4~7天。在這期間,患者應完全隔離,禁止會麵、交談、看書等活動,除飲食、大小便外,在安靜的環境中命其絕對臥床。醫生查房時,完全不要把患者的主訴作為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煩惱、苦悶,甚至難以忍受之感,但仍需要堅持。
第二期為輕工作期,一般需要3~7天。在這期間,患者仍要禁止交談、遊戲、讀書等活動,白天可到室外做些輕微工作,如掃地、燒水、洗衣服等活動。但是,要盡量選擇沒有社會價值的勞動。
第三期為重工作期,一般需3~7天。在這期間,患者要進行一些稍重的勞動,從而使患者漸漸體驗到工作、勞動的樂趣,不知不覺地養成對勞動的持久耐力,養成心理活動向外的習慣。
第四期為出院準備期,一般需1~2兩周。在這期間,患者主要是進行生活訓練,根據需要外出進行複雜的實際生活鍛煉,打破一切拘束,但需要回醫院住宿,為出院後的實際生活做好準備。
(二)門診治療
門診治療每周一次或兩次,由於不具備住院所具備的環境,主要是通過采用與患者一對一的交談方式進行。門診治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進行詳細的檢查,以排除軀體疾患;指導患者接受症狀,“不管症狀如何,聽其自然”;鼓勵患者麵對現實,承擔應負的社會責任;治療階段不向親友談論症狀,囑咐親友們不聽、不答複他們的病訴。門診治療中,除了上述言語指導方式外,還可采取批注日記的方式。要求患者以日記方式記錄下每天對自己的症狀、人格的理解和體驗,谘詢者在患者複診時進行批注,並指出下一步要求。
三、適應症
森田療法主要適用於森田神經質引起的神經症,包括普通神經症(即神經衰弱)、強迫觀念症、恐怖症,以及發作性神經症(如心悸發作、焦慮發作和呼吸困難發作)等。因為森田沒有注意到多數神經質患者的發病原因是實際困難不能解決或不能適應,所以另一位日本學者高良武久認為,隻有森田神經質才是森田療法的真正適應症。
第二 暗示療法與催眠療法
暗示療法與催眠療法雖然是兩種治療方法,但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催眠是暗示的一種形式,即不是在清醒狀態下,而是在催眠狀態下對患者進行的暗示。所以,在此將這兩種方法歸為一起來介紹。
一 、暗示療法
暗示療法產生的曆史古老而悠久。在遠古的一些原始的占卜、求神治病活動中就明顯存在著暗示作用。自有醫生職業以來,凡是醫生特別是那些影響大的名醫,在治療過程中都通過心理上的積極暗示,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心身反應過程,對患者有一定的暗示性治療作用。這不僅被無數臨床經驗所證明,而且獲得了科學實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