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反應的好處是不用承擔所犯錯誤引發的後果,就算是要承擔,也因為把其他人一同拖下水而分散了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證據明明就在那兒擺著,還死不認錯的淺顯道理。此外,如果躲得過,也可避免別人對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懷疑。事實上,從正常角度來看,死不認錯並不是上策,因為死不認錯的壞處明顯要比好處多。
如果你犯下的是大錯誤,那麼此錯誤必是盡人皆知,你的任何狡辯隻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讓人對你心生厭惡之感了,慢慢地紛紛舍你而去。如果所犯之錯證據確鑿,你雖然狡辯功夫一流,但責任還是逃脫不掉的,那又何苦去一味地狡辯呢?如果你犯的隻是小錯誤,用狡辯去換取別人對你的厭惡,那更不劃算了。
姑且先不論犯錯誤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不認錯和狡辯對自己的形象有很強大的破壞性,因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麼智慧,你逃避錯誤換得的必是“敢做不敢當”、“沒膽量”之類的評語。隨後,領導不敢信任你,別的部門的人也怕你三分,同事們更是對你懼而遠之,擔心哪天你不小心又犯了錯誤,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於是時時抵製你,拒絕與你在工作上有任何名義的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認錯誤會成為一種習慣,也使得自己喪失麵對錯誤、解決問題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所以,不承認錯誤的弊大於利。
說到這兒,你就應該明白墨菲法則在生活中的一大作用,就是讓你勇敢地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除此沒有更好的選擇。也許你會說,誠實認錯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價,獨吞苦果嗎?有時候,碰到沒有膽量的領導,的確會如此,但絕大多數的領導都會高抬貴手——人家都承認錯誤了,還要怎麼樣呢?而且在心理上,你承認錯誤,已明顯表示出領導與你位置的高低,領導受到下屬的尊重,再怎麼說,都要替你扛一部分責任,何況你犯錯誤,他也有監督不力的責任。所以,在現實情況之下,認錯的後果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嚴重。
誠實地承認錯誤還有間接的好處,例如,為自己塑造了能勇於承擔責任的形象,無論領導或同事都會欣賞、接受你的所作所為,因為你把責任扛了下來,不會再無端地推給他們,他們為此感到放心,自然就會尊敬你,也樂於跟你合作,更樂於替你傳播你的自身形象,這可是你的無形資產。
同時,可借此磨煉自己麵對錯誤的勇氣和解決錯誤的能力,何況你不可能一輩子零缺點,事事達到完美境界肯定是一種天真的想法,趁早培養這種能力,對你的未來事業發展大有好處。
你承認錯誤如果真的招來領導的責罵,那麼正可塑造你的弱者形象,弱者往往是引人同情的,也能招來別人的幫助,你會因此而獲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領導在罵過人之後,都會不忍心,就算是處罰你,也不會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上犯下錯誤,就要勇敢地去承認錯誤。
在承認錯誤之後,你要及時想辦法去補救,以免事態不斷地擴大,最後惡化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等待事情過後,自己還要檢討犯錯誤的原因,並加以改進,以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犯下的錯誤影響到別的同事,那麼就要向他們表達你的歉意,如果他們也幫你做善後工作,更要拿出你的真誠來感謝他們。
總而言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無法確保自己不犯錯誤,那麼誠實地認錯才是為人處世的高明之策。
墨菲法則的深遠意義
人們對失敗會采取不同的態度對待,但無論如何都不能為失敗尋找借口。
人們做事情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就算沒有大的失敗,也會有小的失敗,而每個人麵對失敗的態度也都不一樣。有的人不把失敗當做一回事,因為他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也有的人拚命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他的失敗是因為別人扯後腿、不幫忙,或是身體不好,連國外的戰爭都可以成為某個人的失敗理由。
不把失敗當一回事的事實不多,而這種人也不一定會成功,因為他若不能從失敗中及時地汲取經驗和教訓,即使有過人的意誌也是毫無用處的。再說,不敢麵對失敗,老是為失敗找借口,也不能使自己獲得成功。
要想獲得成功,就得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於是,這隻幼鷹整日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無法實現飛翔於天空的夢想。隨著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生活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翔的願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