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君宇以前特別討人喜歡,可是現在他越來越頑皮、任性,還經常鬧情緒,不是悶悶不樂就是發脾氣,有時候一任性什麼都不管不顧,無論怎樣做都不能讓他很快安靜下來,直到所有的人都不理他了他才會慢慢乖起來。媽媽很擔心君宇總是無緣無故地不高興,甚至找茬發脾氣,比如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時候,本來一起玩得很好,但他會突然搶小朋友的玩具或者搞破壞,然後會很不高興,不再繼續一起玩。有時候因為一點兒不滿意,他就會不高興很長時間。有一天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因為沒有他愛吃的蝦團,一個下午他都悶悶不樂,抱怨午飯沒有蝦團。媽媽擔心這樣下去,君宇的脾氣會越來越壞。
君宇的爸爸媽媽都是公務員,平時工作很忙,但是為了讓君宇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媽媽堅持親自帶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由父母親自照看。小君宇從小比別的同齡孩子聽話,而且聰明,很少哭鬧,飲食、睡眠特別有規律,媽媽不知道為什麼小君宇開始變得情緒不穩定,非常擔心君宇心理上出了什麼問題。
小君宇頑皮並不是問題,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真、好奇的天性,頑皮正是孩子生動活潑地展示這種天性的表現。實際上,大人們從內心是喜歡和欣賞孩子頑皮的,尤其男孩子頑皮曆來不被認為是問題。不過,愛鬧脾氣、任性、故意搞破壞並不是頑皮的表現,而是情緒不穩定的表現。孩子情緒波動大是需要家長特別關注的現象。
從心理谘詢的經驗來看,孩子的情緒突然變化往往意味著正在發生某種轉變,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能滿足,內心產生了挫敗和不安。一種情況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關係發生了變化,比如以前是父母雙方照顧孩子,但現在有一方家長因為某種原因在一段時間裏很少照顧孩子,這會引起孩子心裏不安,因此產生情緒波動。再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和父母的互動發生了變化,適應新變化時情緒也會不穩定。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孩子發展階段的過渡,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情緒變化非常明顯。
此外,如果孩子有些負麵的情緒沒有及時得到宣泄,並且得不到及時地關注和處理,積累起來的壞情緒也會使孩子變得情緒極不穩定,經常沒有理由地煩躁或者心情低落,就如上麵案例中的君宇。
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了孩子的“壞脾氣”,作為家長都有一個有效且易於操作的法寶,那就是親子遊戲,在輕鬆的活動裏理解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的情緒。
在對兒童的心理谘詢中,心理谘詢師和孩子之間並不是像成人一樣談話,通常都是在遊戲中谘詢。在家庭裏也一樣,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也是一項很好的心理幫助過程。如果家裏每周都能有一次親子遊戲,孩子的負麵情緒有機會在遊戲裏被父母看到、理解和接納的話,那麼孩子的壞情緒就得到充分地宣泄,壞脾氣、壞心情就會減少。當孩子遭遇挫敗和不安的時候,父母的關注和理解能夠幫助孩子化解內心的消極情緒。這是因為,愛會因此在父母和孩子中流動起來,孩子在內心不安的時候獲得接納,親子之間的心理連接重新協調起來。
以小君宇為例,我們是這樣通過和他進行遊戲來幫助他處理壞情緒的:
在對小君宇的心理谘詢中,我們每周都安排一次家庭遊戲。我們約定,在遊戲中讓小君宇做遊戲的總指揮,父母要像和他同齡的孩子一樣陪伴他做遊戲,我們的任務是調動小君宇做遊戲的興趣,並鼓勵他決定遊戲的規則。當遊戲變得輕鬆愉快的時候,小君宇常常會表現出壞脾氣,這時我鼓勵家長在他發脾氣的時候不去打擾他,並陪著他直到他情緒不再激烈,慢慢地平靜下來。在做遊戲的時候,家長要積極關注孩子的壞情緒,並且不要急著讓孩子馬上恢複平靜,而是帶著理解的心情陪著孩子從壞情緒裏慢慢平靜下來。這樣做正是幫助孩子處理壞情緒,使他的心理得到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