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控製自己的時間,擊敗拖延症!
拖延不是大學生才有的毛病,是全世界很多人的通病,很難治,否則不會出現那麼多教人如何治療拖延症的書。
我當年也有拖延的習慣,不到最後一刻不行動。像考試複習都是靠考前突擊,每次能及格過關都覺得很幸運,然後發誓下個學期一定要改變,要上自習,結果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到了下個學期依然是養成拖延的習慣。
之所以拖延,一個重要原因是無法立即感受到拖延帶來嚴重的後果,所以存有僥幸心理。
我無法解決拖延症患者的問題,因為我自己都有這樣的困擾。
工作後我明白一個道理:當出現不想麵對的事情時,不能通過逃避解決。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提前為這些事情做準備,雖然一開始很難,但慢慢地,你會發現,要麵對的難題會變少。
很多有良好時間管理習慣的朋友解決拖延的方法是按緊急度、重要度分類,然後為事情設置完成的時間點。但這個方法很難生效,我們不是沒做時間的緊急重要度分析,而是分析完了還是原地不動,這才是拖延症患者的痛。
拖延症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因為知道問題卻難以改變,慢慢你就會從對自己工作結果的失望變成對自己人生的失望,最後變成總是拖延,總是憂心忡忡,總是對現實無能為力。
對有拖延症的朋友,我和朋友設計了一個“時間卡片”。
什麼是時間卡片?就是一頁模仿明信片的PPT,在卡片上寫上在某個截止時間前,想完成的一件事情。然後把這個卡片轉存為圖片發微博,並@一個朋友或幾位好友,讓他在截止時間前通過微博監督你是否完成了任務。
對普通人而言,時間管理的痛有兩種:一種是沒有目標;一種是有太多想法卻沒有時間去做。很多時候,不是沒有目標,是我們訂立了目標,但沒有行動,這樣的目標最後大都很快就被我們遺忘了。
時間卡片的實施有三個關鍵:
1.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寫這個操作非常關鍵,我們把這個步驟叫內心願望顯性化。這一步我推薦手寫,手寫會給人一種心理暗示:這是非常正式的承諾;
2.把你的想法告訴另一位朋友
寫出來的願望隻是文字,還不是承諾,除非有人知道你做了承諾。對於拖延症患者,把承諾講給自己聽是遠遠不夠的,除非你還能講給別人聽,我們把這個步驟叫讓承諾公開化。
3.讓你的朋友來監督你執行
很多拖延症患者知道他要做什麼,但還是拖延,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同伴教育”來改變。讓選擇的那位同伴監督你的行動,提前提醒你完成任務。這樣,當你的承諾被置於可監督的狀態時,就會變得更有行動力。
有了微博,我們這個操作就變得非常簡單。可以把時間卡片做好拍照發給你的朋友,讓他提前回複微博提醒你完成。如果有些任務不想讓太多人知道,可以選擇密友圈公開模式。
對於那些深受拖延症之苦的朋友,我推薦你們看一本書《拖延心理學:向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症宣戰》。這本書係統地解釋了拖延症背後的原因。
實操訓練
實操訓練:完成一張時間卡片
時間卡片的製作非常簡單,我這裏分享一個PPT版本,下載地址請見@時間卡片的主頁置頂微博。
下載PPT後,可以根據你的想法任意替換內容和約定時間,然後將PPT直接發給你的朋友請他監督。
如果你有微博,也可以發微博並@你的好友,讓他在卡片時間到來以前提醒你。也可以@時間卡片,我們會提前提醒你完成約定。
如何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很多同學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但總是控製不住自己注意力,中間不是上網就是聽歌,又或者做其他事情,結果正事一拖再拖。
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正在進行的事情讓你找不到滿足感,所以需要做點別的事情尋求解脫;
第二,缺乏讓你堅持的目標,自然就容易把時間放在讓你開心的事情上;
第三,已經養成了碎片化的時間使用模式。
我想重點說說第三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已經被各種郵件、短信、網頁、聊天記錄等新媒體培養出時時刷屏的習慣。
如果在大學養成這樣的習慣,到了職場,很多人也無法改正。這種行為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讓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我們隨時會因為一點無關的事情打斷正在進行的工作。
我在前麵分享過一篇文字,告訴大家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但是學會利用碎片時間還不夠,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任何天才在成功之前都經過了至少10000個小時(相當於7年)艱苦而專注的係統訓練,這可不是碎片時間能搞定的。
簡單地說,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為頂尖專家,你需要在這個領域刻意練習10000個小時,專注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