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討厭麵對人群或是害怕麵對人群,他們不隻是覺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對自己以外的世界有著強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這種由對社交生活和群體的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和社交障礙,被稱作“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但是為了自己個性上的內向、害羞而苦惱和真正患了社交恐懼症是不一樣的。社交恐懼症的患者通常對群體的看法都是很負麵的,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很難和外界溝通,這些人無法主動走出自我的世界,也不願意加入人群。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會覺得不舒服,擔心別人注意他們,擔心被批評,擔心自己格格不入,情況輕微的人還是可以正常的生活,情況嚴重的話卻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求學或工作。因為現在人麵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有此症狀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與周圍的人有距離感
症狀表現
有的人在生活中和別人在交往的時候,出現意識的不連貫,表情的不自然。故容易被別人認為不真誠,從而很難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類人往往敏感、自我意識較強、很在乎別人的評價以及追求完美。
心理案例
飛飛老覺得自己的心理有問題,大部分時間裏,她和任何人講話都感到不自然,特別是麵對異性的時候。有時候,在公交車上,如果飛飛身邊站著一個年齡與飛飛相仿的男孩,飛飛眼角的餘光會不由自主地盯著他,並且引起他的不自然。有時就連看到漂亮的同性飛飛也會這樣。當飛飛坐在辦公室裏打字時,飛飛的眼睛雖然盯著屏幕,但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偷偷打量旁邊的人,常常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飛飛在公司裏的人際關係也不是很好,同事們老認為飛飛是一個難以親近的人。帶飛飛的師傅跟飛飛相處了兩年多,但飛飛對他卻沒有一點熟悉的感覺。
其實,飛飛也會跟一些談得來的朋友講講工作、生活上不如意的地方,甚至別人認為很隱秘的東西飛飛也會對她們說,但是大家仍舊沒有交心的感覺。常常當朋友們談到一件興致勃勃的事時,而飛飛卻都無動於衷,有時隻是咧著嘴傻笑,飛飛想她們肯定認為自己這個人很無趣。有時候,當朋友們講話時,飛飛會感覺恍恍惚惚,腦子裏想著另外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而且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還有,每當飛飛和朋友、客戶一起吃飯時,老是覺得渾身不舒服,常常動來動去,試圖讓自己看起來自然一點,夾菜時手都有點兒顫,常會夾到中途就掉了或者碰倒東西,時間長了,別人認為飛飛這人很沒禮貌。飛飛每天都想著自己要在別人麵前留個好印象,但結果卻是相反的。現在,飛飛的工作、生活都一團糟,她認為自己一點出息都沒有。
心理診治
每個人的自我意識都建立在自我評價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自己對別人評價的基礎之上。如果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並過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成了不良心態的根源。要糾正這種心態,心理專家有以下建議。
(1)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果不先跳入水中,就永遠學不會遊泳。同樣的道理,心理疾病患者無論感到多麼痛苦,但首先必須忍受痛苦,投入到實際生活中,隻有在忍受痛苦的同時,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才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自信。
(2)正視和接受現實。心理疾病患者對自己的理想和欲望,往往擴展到完全不可能的範圍,因此才感到痛苦和恐懼。如果感到痛苦,就暫且忍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感到恐懼,也暫時維持恐懼狀態。要明白心理疾病的症狀並無特殊,是平常的體驗,不應回避,而應該敢於正視和接受事實。當從這種痛苦的體驗中醒悟過來時,一條嶄新的道路會展現在麵前。
(3)轉移注意力。學習和工作是轉移注意力的最佳途徑,當學習或工作中頭腦出現雜念時,不妨帶著雜念堅持學習或工作,這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或工作上。相反,如果奮力抗拒,企圖不讓雜念出現,這實際上是把注意力集中到雜念上,會更加意識到雜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