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鍾山鎮嶽鼎 (下)(1 / 2)

隨著寒霜腦海中的如是我來佛崩潰身軀,懸浮在寒霜腦袋上的那個金光閃閃的“鎮”字也隨風逝去,點點滴滴金色粉塵如同輕盈的小巧精靈。

如是我來佛終於拈起了那朵金色蓮花,唇角輕揚,眼眸裏一片雲淡風輕,一揮衣袖,輕輕吐出第四個字:“嶽。”

寒霜麵色蒼白,剛才腦海中的戰鬥對於精神是非常耗費的,如今她還沒有緩過勁來,但眼眸卻是清亮,握著樹枝的手掌越發有力。

嶽,丘山,高大的山,依舊還是山,在鍾山鎮嶽鼎五言咒中卻是分為兩個字,便是指嶽和山是不同的,並且嶽比起山更為厲害。

山是佛教聖山須彌山,那麼嶽呢?嶽自然不可能依舊是須彌山,那麼在佛教中比起須彌山更為高的地方有什麼呢?

蠻無自在嘴唇一抖,說道:“我心如菩提,不動亦不靜。”

隨著蠻無自在的話語出現,那個巨大的嶽字搖身一變,居然變成一棵婆娑菩提樹,葉片紛繁,洋洋灑灑,眨眼間便從一棵樹苗生長為遮天大樹,與須彌山之巔的那株巨大菩提樹一般無二。

嶽,怎麼會是菩提樹呢?

寒霜瞳孔一縮,看到了菩提樹下的一個小土丘,土丘很普通平常,卻培育出了碩大的菩提樹,自然也就不平凡了,這土丘才是真正的嶽。

嶽,確實比起山要高,最起碼比起須彌山高了一層。

似乎是有一陣清爽的風吹拂,菩提樹葉拍打著發出簌簌的聲響,一捧金色光影刷地墜落而下。

菩提樹中內蘊佛性,葉片動靜之間蘊含佛理,就是這一捧光影,便化作一個捧著佛經的慈悲老佛。

老佛左手捧著經書,右手則搖了搖菩提樹,菩提樹下多了很多佛,皆是慈眉善目,手握佛經,眼眸不觀四方,隻在這一方書頁之間。

老佛披著的袈裟上閃動著一抹極淡的墨痕,隱約勾勒出一個厚重的字體,富含神韻。

如是我來佛看著老佛,雙手合十道:“見過菩提子。”

這老佛名號是菩提子,目光依舊挪不開手中佛經,似乎沒有聽見如是我來佛的聲音,右手翻了一頁,這便是動。

菩提子翻了一頁,那佛經便開始變化,其中噴湧出無數金色光霧,影影綽綽,看不清楚,菩提子的眼皮抬了起來,渾濁的雙眼看向寒霜。

寒霜一愣,這菩提子竟然是一個瞎子,雙眼渾濁無眼珠,一片蒼白內蘊眼眶,純淨無雜色,似乎是眼不見為淨的意思,一雙眼睛純粹到了不觀的地步。

菩提子張開嘴巴,發出咿呀的似乎嬰兒學語的稚嫩語調,這咿呀仿佛一場風,掀起寒霜內心一片風浪。

菩提子也是啞巴,自然不是普通的啞巴,而是口不言為寧的意思,禍從口出,不說話,便沒有從口裏說出的禍事,自然安寧。

寒霜突然感覺自己也不會說話了,說話便是一種罪過,是禍害之源。

菩提子微微一笑,滿臉的皺紋都似乎生動起來,寒霜耳朵內嗡嗡一響,便再也聽不見鳥語笑音,因為菩提子是一個聾子,雙耳不聽凡塵音。

寒霜冷汗直流,這菩提子據說是如是我來佛的造化之師,如是我來佛在菩提樹下盤坐九年,於第十年得大智慧大造化,立地成佛。

菩提子伸手拂去書頁上得沙土,又翻開一頁,經書再起變化。

菩提子腳踏土丘,手捧佛經,頭頂上一片爛漫樹葉嘈嘈雜雜,身旁一縷清風圍繞。

“輪回路,因果橋,紅塵心,不得不解脫,不得不如是。”

這聲音是從菩提子身邊傳來得,但菩提子是啞巴,根本不會說話,那麼這聲音····